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层流冷却工艺设备与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2.1 层流冷却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2 热连轧生产流程 | 第13-14页 |
1.3 1580层流冷却设备 | 第14-16页 |
1.3.1 新钢1580层流冷却机械设备 | 第14页 |
1.3.2 控制参数 | 第14-16页 |
1.4 层流冷却控制系统 | 第16-18页 |
1.5 层流冷却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5.1 层流冷却工艺设备的进展 | 第18-19页 |
1.5.2 层流冷却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6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2章 1580层流冷却模型研究 | 第23-35页 |
2.1 带钢内部温度模型 | 第23-27页 |
2.1.1 导热微分方程 | 第23-24页 |
2.1.2 带钢温度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 第24-27页 |
2.2 材料模型 | 第27-30页 |
2.2.1 材料物性参数 | 第27-28页 |
2.2.2 材料物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28-30页 |
2.3 带钢与环境的换热模型 | 第30-33页 |
2.3.1 带钢与空气换热 | 第31-32页 |
2.3.2 带钢与传送辊道接触时的热传导 | 第32页 |
2.3.3 带钢表面在平流区与冲击区的强制对流换热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1580层流冷却计算方法和软件结构 | 第35-53页 |
3.1 层流冷却网络结构及人机对话接口 | 第35-37页 |
3.1.1 网络结构 | 第35-36页 |
3.1.2 层流冷却系统人机接口(HMI) | 第36-37页 |
3.2 温度预测模型 | 第37-44页 |
3.2.1 板点热平衡模型 | 第38-40页 |
3.2.2 模型参数预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3.2.3 后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3.3 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44-51页 |
3.3.1 dbAdaper | 第44-46页 |
3.3.2 hmil、levellCS、gate进程 | 第46-47页 |
3.3.3 预计算 | 第47-49页 |
3.3.4 实时计算 | 第49-51页 |
3.3.5 后计算 | 第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1580层流冷却控制方法及控制效果 | 第53-73页 |
4.1 设定值的预计算 | 第53-60页 |
4.1.1 预计算目的 | 第53-54页 |
4.1.2 预计算的基本过程 | 第54-56页 |
4.1.3 预计算的效果 | 第56-60页 |
4.2 层流冷却实时控制 | 第60-64页 |
4.2.1 实时控制的目标 | 第60页 |
4.2.2 实时控制的过程 | 第60-61页 |
4.2.3 实时控制的效果 | 第61-64页 |
4.3 自适应计算 | 第64-71页 |
4.3.1 带钢的本卷钢自适应 | 第65-66页 |
4.3.2 带钢间的自适应 | 第66-68页 |
4.3.3 带钢间自适应的效果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