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2-16页 |
2.1 P2P网贷的起源 | 第12页 |
2.2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第12-16页 |
2.2.1 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的定义 | 第12-13页 |
2.2.2 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 | 第13-15页 |
2.2.3 信用风险管理是世界性命题 | 第15-16页 |
第3章 我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16-20页 |
3.1 P2P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16页 |
3.2 P2P网贷在中国的运营模式 | 第16-17页 |
3.3 P2P网贷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行业定位 | 第17-18页 |
3.4 P2P网贷快速扩张引发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4章 我国P2P网贷面临的风险分析 | 第20-24页 |
4.1 我国P2P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 | 第20页 |
4.2 我国P2P面临的法律风险 | 第20-21页 |
4.3 我国P2P面临的根本风险—信用风险 | 第21-22页 |
4.4 我国P2P网贷公司面临的其他风险 | 第22-24页 |
第5章 我国P2P风险管理模式 | 第24-30页 |
5.1 国内P2P网贷普遍使用率最高的本息担保制度模式分析 | 第24-26页 |
5.1.1 担保公司模式 | 第24页 |
5.1.2 风险备用金账户担保模式 | 第24-26页 |
5.2 以拍拍贷为对象的早期P2P网贷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5.3 中国平安陆金所P2P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 | 第27-30页 |
5.3.1 陆金所风控要素一—保证金覆盖坏账 | 第27-28页 |
5.3.2 陆金所风控要素二—FICO模型的本土化应用 | 第28-29页 |
5.3.3 陆金所风控模式其他要素 | 第29-30页 |
第6章 欧美P2P网贷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实例研究 | 第30-38页 |
6.1 成熟资本市场的信用评级制度 | 第30-31页 |
6.2 FICO模型原理 | 第31-33页 |
6.3 FICO模型在美国的应用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6.4 国外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 | 第35-38页 |
第7章 完善我国P2P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 第38-47页 |
7.1 P2P企业内部风险防范对策与建议 | 第38-40页 |
7.1.1 我国P2P企业急需自我定位,活用担保模式 | 第38页 |
7.1.2 P2P网贷平台需要加大对信用评分模型的投研力度 | 第38-39页 |
7.1.3 具备条件的P2P平台应加快推进产品分级 | 第39-40页 |
7.2 P2P可以通过与传统金融行业合作管理其风险 | 第40-44页 |
7.2.1 P2P业与银行、保险业展开合作提升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 第40-44页 |
7.2.2 P2P网贷平台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转移信用风险 | 第44页 |
7.3 P2P风险外部管控对策建议 | 第44-47页 |
7.3.1 关于规范我国P2P行业门槛的对策建议 | 第44-45页 |
7.3.2 关于我国加快建立开放性信用评级市场环境的建议 | 第45-46页 |
7.3.3 我国可探索式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