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波段和波的传播方式分论文

背腔式宽带多缝隙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超宽带定向天线的发展概况第9-11页
        1.2.1 超宽带天线的定义第9页
        1.2.2 定向天线的定义第9-10页
        1.2.3 超宽带微带缝隙定向天线的发展现状第10-11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1-13页
第二章 天线的基本理论第13-25页
    2.1 引言第13页
    2.2 天线的电路性能参数第13-14页
        2.2.1 输入阻抗第13页
        2.2.2 反射系数与驻波比第13-14页
    2.3 天线的辐射特性参数第14-17页
        2.3.1 方向图与波束宽度第14-15页
        2.3.2 天线的增益系数第15-16页
        2.3.3 天线的带宽第16页
        2.3.4 天线的前后比第16-17页
    2.4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第17-22页
        2.4.1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第17-20页
        2.4.2 微带天线宽频带技术第20-22页
    2.5 缝隙天线基本理论第22-24页
        2.5.1 巴比涅原理第22-23页
        2.5.2 缝隙天线的互补天线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多缝隙微带天线的理论模型分析与设计第25-40页
    3.1 引言第25-27页
    3.2 单缝隙微带天线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与设计第27-36页
        3.2.1 单缝隙微带天线的等效电路模型各个参数计算第27-33页
        3.2.2 等效电路模型中简化的参数第33-34页
        3.2.3 单缝隙微带天线的仿真设计第34-36页
    3.3 多缝隙微带天线的模型分析与设计第36-38页
        3.3.1 多缝隙微带天线的模型分析第36-37页
        3.3.2 多缝隙微带天线的仿真设计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的研究第40-54页
    4.1 引言第40-41页
    4.2 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的结构设计第41-43页
    4.3 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的参数分析第43-50页
        4.3.1 边缘相对距离α第44-45页
        4.3.2 缝隙的长度 L_1、L_2第45-46页
        4.3.3 倾斜角θ第46-48页
        4.3.4 调谐枝节的形状第48-49页
        4.3.5 背腔的深度第49-50页
    4.4 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的实际测量结果分析第50-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带宽增强型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第54-60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带宽增强型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的设计第54-56页
    5.3 带宽增强型背腔式微带缝隙天线的测量与分析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6.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1 程序清单第65-66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6-67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67-68页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流量控制器的自适应流媒体技术研究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控制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