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1 前言 | 第16-18页 |
1.1 裂头蚴及裂头蚴病 | 第16页 |
1.2 裂头蚴病的流行情况 | 第16-17页 |
1.3 曼氏迭宫绦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 第17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4页 |
2.1 试剂 | 第18页 |
2.2 仪器 | 第18-19页 |
2.3 溶液的配置 | 第19-21页 |
2.3.1 DNA提取所需试剂 | 第19页 |
2.3.2 LB培养基的配置 | 第19页 |
2.3.3 质粒提取所需试剂 | 第19页 |
2.3.4 ELISA所需试剂 | 第19-20页 |
2.3.5 凝胶配制所需试剂 | 第20-21页 |
2.3.6 Western blot所需试剂 | 第21页 |
2.4 实验动物 | 第21-22页 |
2.5 曼氏裂头蚴的采集与分离 | 第22页 |
2.6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的获取 | 第22-32页 |
2.6.1 实验动物感染 | 第22页 |
2.6.2 成虫的收集 | 第22页 |
2.6.3 节片的固定及保存 | 第22页 |
2.6.4 头节的固定及保存 | 第22-23页 |
2.6.5 孕节标本的制作 | 第23页 |
2.6.6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页 |
2.6.7 PCR扩增 | 第23-24页 |
2.6.8 序列分析 | 第24页 |
2.6.9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4-25页 |
2.6.10 裂头蚴抗原多肽基因的合成 | 第25页 |
2.6.11 质粒的提取 | 第25页 |
2.6.12 质粒及目的基因的双酶切及胶回收 | 第25-26页 |
2.6.13 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连接反应 | 第26-27页 |
2.6.14 BL21感受态细菌制备 | 第27页 |
2.6.15 转化及验证 | 第27页 |
2.6.16 诱导表达 | 第27-28页 |
2.6.17 SDS-PAGE电泳 | 第28页 |
2.6.18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鉴定 | 第28-29页 |
2.6.19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29-30页 |
2.6.20 纯化后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30页 |
2.6.21 Western-blot鉴定 | 第30页 |
2.6.22 动物实验 | 第30-32页 |
2.7 裂头蚴抗原多肽的定位 | 第32-34页 |
2.7.1 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制作 | 第32-33页 |
2.7.2 间接免疫荧光 | 第33页 |
2.7.3 ELISA法检测裂头蚴及其他寄生虫感染小鼠血清 | 第33-34页 |
3 结果 | 第34-50页 |
3.1 曼氏裂头蚴的采集 | 第34页 |
3.2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 | 第34-35页 |
3.3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5-37页 |
3.4 序列分析 | 第37页 |
3.5 系统发育分析 | 第37-38页 |
3.6 裂头蚴抗原多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41页 |
3.7 抗原多肽基因的合成 | 第41-42页 |
3.8 质粒的双酶切和目的基因的胶回收 | 第42-43页 |
3.9 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连接及鉴定 | 第43-44页 |
3.10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4-45页 |
3.11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45-46页 |
3.12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浓度测定 | 第46页 |
3.13 标准蛋白浓度曲线及裂头蚴重组蛋白的浓度 | 第46-47页 |
3.14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47-48页 |
3.15 ELISA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 | 第48页 |
3.16 裂头蚴抗原多肽在虫体组织定位 | 第48-49页 |
3.17 ELISA检测裂头蚴感染小鼠血清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4.1 曼氏裂头蚴的遗传变异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50-51页 |
4.2 裂头蚴抗原多肽的克隆表达分析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综述 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及研究现状 | 第5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