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重金属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1.2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膨润土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膨润土简介 | 第15-16页 |
1.3.2 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膨润土的改性研究 | 第17-18页 |
1.5 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18页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0-27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0-22页 |
2.1.1 实验用膨润土及模拟酸雨 | 第20-21页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2.2 铜、镍、镉的测定方法 | 第22页 |
2.3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2.3.1 氨基膨润土的制备 | 第22页 |
2.3.2 吸附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2.3.3 解吸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3.4 吸附热力学模型 | 第23-24页 |
2.3.5 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24-25页 |
2.3.6 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25-26页 |
2.4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第3章 氨基膨润土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27-33页 |
3.1 氨基膨润土的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 第27-29页 |
3.1.1 四乙烯五胺用量的影响 | 第27页 |
3.1.2 反应液固比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9页 |
3.2 氨基膨润土的表征 | 第29-32页 |
3.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3.2.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31页 |
3.2.3 热重分析 | 第31-32页 |
3.2.4 各膨润土的物化性能测试结果 | 第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氨基膨润土对铜、镍、镉的吸附及模拟酸雨解吸研究 | 第33-42页 |
4.1 吸附条件对氨基膨润土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4.1.1 pH 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2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 第34页 |
4.1.3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4 振荡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4.1.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4.2 改性前后膨润土对铜、镍、镉的饱和吸附 | 第36-38页 |
4.3 模拟酸雨解吸 Cu2+、Ni2+、Cd2+的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4.3.1 酸雨 pH 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酸雨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3 温度对解吸的影响 | 第40页 |
4.3.4 时间对解吸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氨基膨润土对铜、镍、镉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42-54页 |
5.1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2-46页 |
5.1.1 吸附等温线 | 第42-43页 |
5.1.2 等温吸附模型 | 第43-45页 |
5.1.3 吸附热力学参数 | 第45-46页 |
5.2 吸附及解吸动力学研究 | 第46-51页 |
5.2.1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46-47页 |
5.2.2 吸附动力学方程 | 第47-49页 |
5.2.3 解吸动力学曲线 | 第49-50页 |
5.2.4 解吸动力学方程 | 第50-51页 |
5.3 氨基膨润土吸附铜、镍、镉前后的结构表征 | 第51-52页 |
5.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5.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2页 |
5.4 氨基膨润土对铜、镍、镉的吸附机理 | 第52-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氨基膨润土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 第54-61页 |
6.1 污染土壤的培养 | 第54页 |
6.2 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 | 第54-55页 |
6.3 污染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提取和测定 | 第55-56页 |
6.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结果 | 第56-6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