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9-2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9-2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9-23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4.1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 | 第25-26页 |
1.4.2 贸易扩展边际 | 第26页 |
1.4.3 贸易便利化 | 第26-27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8-54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8-41页 |
2.1.1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 第28-30页 |
2.1.2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贸易扩展边际影响研究 | 第30-41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41-50页 |
2.2.1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 第41-42页 |
2.2.2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企业进出出口市场状态影响的研究 | 第42-43页 |
2.2.3 关于中国出口增长结构分解的研究 | 第43-46页 |
2.2.4 出口结构各部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6-47页 |
2.2.5 关于出口固定投入成本与企业出口动态问题的研究 | 第47-48页 |
2.2.6 基于影响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微观角度的研究 | 第48-50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50-54页 |
第3章 中国的贸易便利化发展 | 第54-80页 |
3.1 贸易便利化的提出 | 第54-56页 |
3.1.1 WTO与贸易便利化 | 第54-55页 |
3.1.2 APEC与贸易便利化 | 第55-56页 |
3.2 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概述 | 第56-64页 |
3.2.1 法律环境 | 第56-57页 |
3.2.2 软硬件环境 | 第57-60页 |
3.2.3 实施环境 | 第60-63页 |
3.2.4 国际合作 | 第63-64页 |
3.3 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贸易便利化发展比较 | 第64-79页 |
3.3.1 基于贸易便利化发展总体水平的比较 | 第65-71页 |
3.3.2 基于贸易便利化发展不同纬度指标的比较 | 第71-79页 |
3.4 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贸易便利化视角下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扩展边际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80-99页 |
4.1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机制分析 | 第80-92页 |
4.1.1 模型基础 | 第80-86页 |
4.1.2 贸易便利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86-92页 |
4.2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贸易扩展边际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92-98页 |
4.2.1 扩展边际理论推导及界定 | 第92-97页 |
4.2.2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扩展边际的影响 | 第97-9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扩展边际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99-120页 |
5.1 结构参数估计问题的提出 | 第100-102页 |
5.2 结构参数估计 | 第102-115页 |
5.2.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102-104页 |
5.2.2 变量测度及数据说明 | 第104-110页 |
5.2.3 产业水平结构参数的估计 | 第110-115页 |
5.3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对扩展边际的影响分析 | 第115-119页 |
5.3.1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的扩展边际弹性和总出口弹性 | 第115-118页 |
5.3.2 出口固定投入成本下降10%对扩展边际和总出口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结论、政策启示及研究展望 | 第120-126页 |
6.1 结论 | 第120-122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122-124页 |
6.2.1 政府主导,各方积极参与推动中国的贸易便利化进程 | 第122-124页 |
6.2.2 强调降低出口固定投入成本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并结合产业政策 | 第124页 |
6.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24-126页 |
附录 | 第126-152页 |
附表1 中国同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2004-2007年29个制造业产业的相互出口数据 | 第126-142页 |
附表2 ISIC4-ISIC3-SITC3之间的转换表格 | 第142-146页 |
附表3 中国与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2004-2007年29个制造业产业的双边相对自由度 | 第146-149页 |
附表4 中国与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2004-2007年29个制造业产业的双边相对多边阻力 | 第149-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7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67-16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