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养护、维修、改建论文

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概述第13-19页
        1.3.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第14-15页
        1.3.2 超高层建筑结构特点第15-17页
        1.3.3 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超高层建筑有限元建模与施工仿真计算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工程背景第20-23页
        2.2.1 工程概况第20-22页
        2.2.2 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监控与使用阶段健康监测的联系第22-23页
    2.3 超高层建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3-25页
        2.3.1 有限元软件 Midas/Gen 的简介第23页
        2.3.2 材料的定义第23页
        2.3.3 截面的定义第23-24页
        2.3.4 单元的定义第24页
        2.3.5 边界条件的定义第24-25页
    2.4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第25-29页
        2.4.1 施工阶段对建筑物的影响第25页
        2.4.2 时间依存性材料的定义第25-27页
        2.4.3 施工阶段的定义第27-29页
        2.4.4 施工荷载的定义第29页
    2.5 构件竖向变形分析第29-34页
        2.5.1 核心筒的变形第30-31页
        2.5.2 巨柱的变形第31-32页
        2.5.3 构件竖向变形补偿第32-34页
    2.6 构件应力分析第34-37页
        2.6.1 巨柱与核心筒关键部位构件的应力第34页
        2.6.2 腰桁架的应力第34-36页
        2.6.3 斜撑的应力第36-37页
    2.7 施工期监测点布置第37页
    2.8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计算分析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结构模态分析第38-41页
    3.3 风力对高层建筑的影响第41页
    3.4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静力分析第41-53页
        3.4.1 工况组合第41页
        3.4.2 层间位移分析第41-44页
        3.4.3 构件应力分析第44-53页
    3.5 运营期监测点布置第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第54-66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第54-56页
        4.2.1 系统建立总体思路第54-55页
        4.2.2 系统设计步骤第55页
        4.2.3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第55-56页
    4.3 监测项目及传感器测点位置第56-66页
        4.3.1 气象环境监测第56-57页
        4.3.2 风环境监测第57-58页
        4.3.3 地震监测第58-59页
        4.3.4 风压监测第59-60页
        4.3.5 关键位置应力应变监测第60-62页
        4.3.6 温度监测第62-63页
        4.3.7 动力特性监测第63-64页
        4.3.8 塔楼垂直度监测第64-65页
        4.3.9 竖向变形监测第65页
        4.3.10 塔楼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街不同施工方式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寒地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哈尔滨三家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