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锦屏二级深埋隧道大理岩段突水破坏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2-21页
    1.1 工程概况第12-13页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深埋隧道高压突水灾害实例第14-15页
        1.3.2 深埋隧道涌突水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深埋隧道高压突水机理研究现状第16页
        1.3.4 深埋隧道突水灾害防治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4.1 岩溶区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第16-17页
            1.3.4.2 断层破碎带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第17-18页
            1.3.4.3 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原则和标准第18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第21-34页
    2.1 自然地理第21页
    2.2 地形地貌第21-22页
    2.3 地层岩性第22-25页
    2.4 地质构造第25-30页
    2.5 水文地质条件第30-32页
        2.5.1 岩溶水文地质特征第30-31页
        2.5.2 工程区岩溶水文地质格局第31页
        2.5.3 隧道外水压力第31-32页
    2.6 地应力特征第32页
    2.7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第32-34页
第3章 深埋隧道突水特征及大理岩突水破坏机制初步分析第34-39页
    3.1 深埋隧道大理岩突水破坏类型及特征分析第34-37页
    3.2 大理岩突水破坏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初步分析第37-38页
    3.3 深埋隧道大理岩突水破坏机制初步分析第38-39页
第4章 深埋隧道突水破坏机制试验研究第39-61页
    4.1 概述第39页
    4.2 试验设备第39-41页
    4.3 高水压条件下岩石强度试验研究第41-50页
        4.3.1 试验原理第41-42页
        4.3.2 试验方案第42-43页
        4.3.3 试验主要步骤第43-44页
        4.3.4 试验结果整理及分析第44-50页
            4.3.4.1 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结果分析第44-47页
            4.3.4.2 岩石破坏后形态整理及分析第47-49页
            4.3.4.3 试验前后含水率结果整理及分析第49-50页
    4.4 高应力高渗压条件下岩石强度试验研究第50-55页
        4.4.1 试验原理第50-51页
        4.4.2 试验方案第51页
        4.4.3 试验主要步骤第51-52页
        4.4.4 试验结果分析第52-55页
    4.5 高应力高渗压条件下完整岩石及隐伏或微张裂隙岩石渗透试验研究第55-59页
        4.5.1 试验原理第55页
        4.5.2 试验方案第55-56页
        4.5.3 试验具体步骤第56-57页
        4.5.4 试验结果整理及分析第57-59页
    4.6 深埋隧道突水破坏试验综合分析第59-61页
第5章 深埋隧道大理岩突水破坏力学分析模型建立及破坏机制研究第61-74页
    5.1 大理岩突水破坏力学分析模型建立第61-67页
    5.2 大理岩劈裂型突水破坏机制力学模型特殊条件简化分析第67-69页
    5.3 大理岩突水破坏模型稳定性断裂强度理论对比分析第69-73页
    5.4 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深埋隧道突水形成机制数值模拟及综合分析研究第74-100页
    6.1 深埋隧道应力状态宏观数值模拟研究第74-88页
        6.1.1 MIDAS-GTS 程序介绍第74页
        6.1.2 模型范围及模型物理力学参数第74-76页
        6.1.3 计算模型建立第76-77页
        6.1.4 计算方案及开挖设置第77-78页
        6.1.5 模型网格化及边界条件第78-80页
        6.1.6 初始应力场的模拟第80-85页
        6.1.7 深埋隧道开挖过程下硐室围岩应力场演化特征分析第85-88页
    6.2 大理岩突水破坏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第88-98页
        6.2.1 大理岩突水破坏模拟模型的建立第89-93页
        6.2.2 大理岩突水破坏模拟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第93-97页
        6.2.3 类现场条件岩石渗透及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研究第97-98页
    6.3 小结第98-100页
第7章 结论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南地区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远景评价
下一篇:InSAR技术在安县地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