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与外源基因表达的优化控制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1页
    1.1 藻类基因工程研究第18-22页
        1.1.1 藻类基因工程载体第18-19页
        1.1.2 藻类基因工程转移系统第19-20页
        1.1.3 藻类基因工程表达系统第20-21页
        1.1.4 藻类基因工程应用第21-22页
    1.2 鱼腥藻第22-25页
        1.2.1 鱼腥藻的生物学特性第22-24页
        1.2.2 鱼腥藻的营养成分第24页
        1.2.3 鱼腥藻的开发利用第24-25页
    1.3 肿瘤坏死因子第25-29页
        1.3.1 肿瘤坏死因子的结构与性质第25-26页
        1.3.2 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与抗肿瘤机制第26-27页
        1.3.3 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工程研究第27-28页
        1.3.4 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和分离纯化第28-29页
    1.4 转TNF-α基因鱼腥藻Anabaena sp.PCC7120的构建第29-31页
        1.4.1 质粒的构建第29页
        1.4.2 质粒pDC-TNF导入寄主第29-31页
    1.5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第31-35页
        1.5.1 影响基因工程菌产率的主要因素第31页
        1.5.2 培养过程对基因工程菌稳定性的影响第31-35页
    1.6 微藻的培养第35-39页
        1.6.1 微藻培养方式第35-36页
        1.6.2 微藻培养的影响因素第36页
        1.6.3 微藻培养的生物反应器第36-39页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9-42页
        1.7.1 本研究目的意义第39-40页
        1.7.2 主要内容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5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51-62页
    2.1 实验材料第51-54页
        2.1.1 藻种第51页
        2.1.2 培养基第51页
        2.1.3 用于电泳的溶液第51-52页
        2.1.4 主要试剂第52-53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53-54页
    2.2 实验方法第54-59页
        2.2.1 转基因鱼腥藻7120的藻种保藏第54页
        2.2.2 转基因鱼腥藻7120的培养第54页
        2.2.3 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物量测定第54页
        2.2.4 溶氧系数的测定第54-55页
        2.2.5 培养基中糖含量测定第55-56页
        2.2.6 培养基中硝酸根的测定第56-57页
        2.2.7 转基因鱼腥藻7120蛋白含量测定第57页
        2.2.8 转基因鱼腥藻7120质粒缺失率检测第57-58页
        2.2.9 转基因鱼腥藻7120中TNF表达量和生物活性的测定第58-59页
    2.3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第三章 转基因鱼腥藻7120培养液吸光度与生物量的关系第62-66页
    3.1 转基因鱼腥藻7120培养液的吸光特性第62-63页
    3.2 转基因鱼腥藻7120培养液中藻细胞干重和吸光度的关系第63-64页
    3.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第四章 转基因鱼腥藻7120质粒稳定性研究第66-74页
    4.1 转基因鱼腥藻与野生鱼腥藻生长的比较第67-68页
    4.2 选择压力下转基因鱼腥藻质粒稳定性第68页
    4.3 无选择压力下转基因鱼腥藻质粒稳定性第68-72页
        4.3.1 平板影印法检测转基因鱼腥藻质粒稳定性第68-69页
        4.3.2 无选择压力下传代转基因鱼腥藻的生长与表达第69-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第五章 转基因鱼腥藻7120混合营养型培养的研究第74-96页
    5.1 培养基优化第74-78页
        5.1.1 碳源的确定第74-76页
        5.1.2 氮源的确定第76页
        5.1.3 碳氮源含量的确定第76-77页
        5.1.4 无机盐类优化第77-78页
    5.2 培养条件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及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8-86页
        5.2.1 种子的影响第78-80页
        5.2.2 光照的影响第80-82页
        5.2.3 温度的影响第82-83页
        5.2.4 溶氧的影响第83-84页
        5.2.5 pH值的影响第84-86页
    5.3 转基因鱼腥藻7120混合营养型培养过程分析第86-88页
    5.4 转基因鱼腥藻7120分批流加混合营养型培养第88-93页
        5.4.1 转基因鱼腥藻7120混合营养型培养流加稀盐酸调节pH值的影响第89-90页
        5.4.2 转基因鱼腥藻7120混合营养型培养流加碳氮源的影响第90-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六章 添加物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6-115页
    6.1 维生素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6-103页
        6.1.1 单一维生素作用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6-99页
        6.1.2 混合维生素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9-101页
        6.1.3 维生素作用下转基因鱼腥藻7120培养过程分析第101-103页
    6.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转基因鱼腥藻7120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3-109页
        6.2.1 IBA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3-105页
        6.2.2 6-BA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5-106页
        6.2.3 GA_3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6-107页
        6.2.4 CC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7-108页
        6.2.5 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作用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8-109页
    6.3 稀土元素镧对转基因鱼腥藻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09-111页
    6.4 各种生长因子混合作用的影响第111-112页
    6.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第七章 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7120混合培养的研究第115-130页
    7.1 光照生物反应器试验装置第115-117页
    7.2 气升式反应器与鼓泡式反应器培养的比较第117-119页
    7.3 气升式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的生长与外源基因的表达第119-126页
        7.3.1 通气速率对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生长与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19-122页
        7.3.2 光照强度对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生长与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2-123页
        7.3.3 培养基对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生长与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3-124页
        7.3.4 CO_2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生长与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4-126页
    7.4 5L气升式反应器中转基因鱼腥藻的培养第126-128页
    7.5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0页
结论与展望第130-133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分析的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真菌诱导子对铁皮石斛原球茎诱导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