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下游沙卵石河床冲刷调整变化规律试验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沙卵石河床冲刷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床面粗化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1.2.2 综合阻力研究 | 第15-17页 |
1.2.3 分形理论研究应用 | 第17-18页 |
1.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9-20页 |
1.3.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三峡水库下游宜昌至杨家脑河段冲刷演变特点 | 第21-41页 |
2.1 水面线变化 | 第21-27页 |
2.1.1 宜昌枯水位下降 | 第21-23页 |
2.1.2 沿程水面线变化 | 第23-26页 |
2.1.3 河段水面比降变化 | 第26-27页 |
2.2 河床演变分析 | 第27-32页 |
2.2.1 冲淤量分布 | 第27-28页 |
2.2.2 深泓冲淤变化 | 第28-30页 |
2.2.3 芦家河浅滩演变 | 第30-32页 |
2.3 床沙粗化 | 第32-36页 |
2.3.1 宜昌站床沙粗化 | 第32页 |
2.3.2 沿程床沙粗化 | 第32-34页 |
2.3.3 浅滩床沙粗化 | 第34-36页 |
2.4 沿程阻力分析 | 第3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水槽试验概况 | 第41-55页 |
3.1 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 | 第41-46页 |
3.1.1 水槽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3.1.2 边滩设计 | 第42-43页 |
3.1.3 床沙级配设计 | 第43-44页 |
3.1.4 试验水流条件 | 第44-46页 |
3.2 试验观测布置 | 第46-49页 |
3.2.1 水流特性试验观测布置 | 第46-47页 |
3.2.2 清水冲刷试验观测布置 | 第47-49页 |
3.3 试验设备 | 第49-53页 |
3.3.1 控制设备 | 第49-51页 |
3.3.2 测量设备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水流结构特性分析 | 第55-71页 |
4.1 比降调整规律 | 第55-59页 |
4.1.1 水位变化过程 | 第55-56页 |
4.1.2 水面比降变化 | 第56-59页 |
4.2 水流流速分布 | 第59-64页 |
4.2.1 水流动力轴线 | 第59-61页 |
4.2.2 典型断面流速分布 | 第61-64页 |
4.3 紊动强度分布 | 第64-69页 |
4.3.1 紊动强度分布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4.3.2 床沙级配对紊动强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4.3.3 边滩对紊动强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沙卵石河床冲刷粗化规律 | 第71-91页 |
5.1 床面形态调整变化分析 | 第71-84页 |
5.1.1 边滩断面冲淤变化过程 | 第71-74页 |
5.1.2 深泓冲刷变化 | 第74-79页 |
5.1.3 床面冲淤变化 | 第79-84页 |
5.2 床沙冲刷粗化分析 | 第84-90页 |
5.2.1 铺沙末端固定点沙样冲刷过程中级配变化 | 第84-86页 |
5.2.2 边滩处床面粗化分析 | 第86-88页 |
5.2.3 深泓床沙粗化分析 | 第88-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粗化过程中的沙粒阻力分析 | 第91-103页 |
6.1 试验沙粒阻力分析 | 第91-93页 |
6.2 沙粒阻力与床沙级配、质量分形维数的关系 | 第93-101页 |
6.2.1 质量分形维数计算 | 第94-97页 |
6.2.2 沙粒阻力与质量分形维数关系的探讨 | 第97-10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7.1 结论 | 第103-104页 |
7.2 展望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附录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