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复合振动筛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筛分理论发展动态 | 第10-12页 |
1.2.1 筛上颗粒运动理论 | 第10-11页 |
1.2.2 筛分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3 筛分机械发展动态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筛分机械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筛分机械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4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4-15页 |
1.4.1 虚拟样机技术简述 | 第14页 |
1.4.2 虚拟样机技术在振动筛分领域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课题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新型复合振动筛激振原理及建模 | 第17-27页 |
2.1 筛分过程概述 | 第17-20页 |
2.2 新型复合振动筛结构模型 | 第20-21页 |
2.3 新型复合振动筛动力学分析 | 第21-25页 |
2.3.1 平动动力学分析 | 第21-24页 |
2.3.2 摆动动力学分析 | 第24-25页 |
2.4 复合振动形式下筛上颗粒受力分析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型复合振动筛虚拟样机设计 | 第27-47页 |
3.1 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3.1.1 ADAMS运动学分析 | 第27-28页 |
3.1.2 ADAMS动力学分析 | 第28-31页 |
3.2 新型复合振动筛三维建模 | 第31-34页 |
3.2.1 关键振动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 第31-32页 |
3.2.2 计算机辅助设计建模 | 第32-34页 |
3.3 新型复合振动筛虚拟样机仿真模型 | 第34-37页 |
3.3.1 添加约束 | 第34-35页 |
3.3.2 添加载荷 | 第35-36页 |
3.3.3 添加驱动 | 第36-37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7-45页 |
3.4.1 平动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3.4.2 摆动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3.4.3 复合振动分析 | 第43-45页 |
3.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新型复合振动筛设计与研制 | 第47-61页 |
4.1 新型复合振动筛参数选择和计算 | 第47-49页 |
4.1.1 物料运动状态的选择 | 第47-48页 |
4.1.2 振动强度的选择 | 第48页 |
4.1.3 振动方向角的选择 | 第48页 |
4.1.4 筛面倾角的选择 | 第48-49页 |
4.2 新型复合振动筛设计思想 | 第49-51页 |
4.2.1 新型复合振动筛方案设计 | 第49页 |
4.2.2 新型复合振动筛总体结构设计 | 第49-51页 |
4.3 新型复合振动筛关键部件研制 | 第51-59页 |
4.3.1 筛面倾角调节装置 | 第51页 |
4.3.2 振动方向角调节装置 | 第51-52页 |
4.3.3 入料装置 | 第52-53页 |
4.3.4 平动振幅调节 | 第53-54页 |
4.3.5 平动频率调节 | 第54-55页 |
4.3.6 摆动角度调节 | 第55-56页 |
4.3.7 摆动频率调节 | 第56-57页 |
4.3.8 双层隔振装置 | 第57-59页 |
4.4 新型复合振动筛整体制造 | 第59-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新型复合振动筛实验研究 | 第61-75页 |
5.1 实验条件设定 | 第61-63页 |
5.1.1 筛分效率计算 | 第61-62页 |
5.1.2 试样级配确定 | 第62-63页 |
5.2 复合振动下振动参数与筛分效率的关系 | 第63-71页 |
5.2.1 摆动角度与筛分效率的关系 | 第63-65页 |
5.2.2 摆动频率与筛分效率的关系 | 第65-67页 |
5.2.3 振动方向角与筛分效率的关系 | 第67-69页 |
5.2.4 平动频率与筛分效率的关系 | 第69-71页 |
5.3 复合振动形式与单一振动形式筛分效果对比 | 第71-73页 |
5.4 小结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