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及理论探讨 | 第16-20页 |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生态文明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 理论探讨 | 第17-20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2.2.2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合作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3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0-24页 |
3.1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行性分析 | 第20-22页 |
3.1.1 生态文明教育与素质教育 | 第20页 |
3.1.2 生物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 | 第20-21页 |
3.1.3 生态问题与生态文明教育 | 第21-22页 |
3.2 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4页 |
3.2.1 新课改的需要 | 第22页 |
3.2.2 课标的需要 | 第22-23页 |
3.2.3 生物课堂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23-24页 |
4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4-36页 |
4.1 调查目的 | 第24页 |
4.2 调查内容 | 第24页 |
4.3 调查对象 | 第24页 |
4.4 调查的结果 | 第24-33页 |
4.4.1 生态、环境基础知识方面 | 第24-26页 |
4.4.2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和意识方面 | 第26-27页 |
4.4.3 保护自然环境行为的践行程度方面 | 第27-29页 |
4.4.4 学生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满意度 | 第29-32页 |
4.4.5 学生对自己基本心理状态及道德行为的评价情况 | 第32-33页 |
4.5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4.5.1 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 | 第33-34页 |
4.5.2 教学中对生态文明教育所做的努力还不够 | 第34页 |
4.5.3 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不完全相符 | 第34页 |
4.5.4 生态人格的建立不完整 | 第34-36页 |
5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途径 | 第36-44页 |
5.1 生态文明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切入点 | 第36-38页 |
5.2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及案例展示 | 第38-40页 |
5.2.1 STS教学策略 | 第38-39页 |
5.2.2 案例教学策略 | 第39-40页 |
5.2.3 体验式教学策略 | 第40页 |
5.3 生态文明教育在生物课堂外的渗透 | 第40-44页 |
5.3.1 实践活动课 | 第40-42页 |
5.3.2 专题讲座 | 第42页 |
5.3.3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 | 第42-43页 |
5.3.4 在日常的习题、试卷中加以渗透 | 第43-44页 |
6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建议 | 第44-46页 |
6.1 对国家、社会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 第44页 |
6.2 对学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 1 | 第50-53页 |
附录 2 | 第5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