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紫花苜蓿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1 紫花苜蓿的栽培历史 | 第11页 |
1.2.2 紫花苜蓿的生育期划分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紫花苜蓿的品质评定标准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2 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3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4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5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越冬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 发展前景 | 第16-17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2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2.1.3 植被类型 | 第18页 |
2.1.4 土壤类型 | 第18-19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0-22页 |
2.4.1 紫花苜蓿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 | 第20页 |
2.4.2 营养价值指标 | 第20-21页 |
2.4.3 越冬性指标 | 第21-22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6页 |
3.1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变化 | 第23-30页 |
3.1.1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化 | 第23-25页 |
3.1.2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品质变化 | 第25-30页 |
3.1.2.1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CP含量变化 | 第25-27页 |
3.1.2.2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NDF含量变化 | 第27-29页 |
3.1.2.3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ADF含量变化 | 第29-30页 |
3.2 刈割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 第30-35页 |
3.2.1 刈割对紫花苜蓿的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1.1 刈割对紫花苜蓿再生速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1.2 刈割对紫花苜蓿茎叶比、鲜干比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2 刈割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 刈割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 第35-43页 |
3.3.1 刈割对紫花苜蓿的粗蛋白(CP)含量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1.1 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的粗蛋白(CP)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1.2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的粗蛋白(CP)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刈割对紫花苜蓿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1 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的NDF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2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的NDF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刈割对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3.1 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ADF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2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ADF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 刈割对紫花苜蓿翌年越冬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3.4.1 刈割对紫花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及越冬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2 刈割对紫花苜蓿翌年受害程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6-49页 |
4.1 紫花苜蓿不同生长时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变化 | 第46页 |
4.2 刈割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刈割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 第47页 |
4.4 刈割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 第47页 |
4.5 刈割对紫花苜蓿翌年越冬的影响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