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

液力变矩器现代设计理论的研究

提要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液力变矩器概述第10-14页
        1.2.1 工作原理第10-12页
        1.2.2 参数定义第12-14页
    1.3 传统设计方法第14-16页
        1.3.1 传统设计方法主要步骤第14-15页
        1.3.2 束流理论的缺陷第15-16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1 主要研究团体第16-17页
        1.4.2 主要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数值模拟第20-49页
    2.1 流体力学基础第20-28页
        2.1.1 基本控制方程第20-22页
        2.1.2 湍流模型第22-27页
        2.1.3 控制方程的统一计算形式第27-28页
    2.2 数值计算方法第28-33页
        2.2.1 常用数值方法第28-30页
        2.2.2 有限容积法第30-32页
        2.2.3 速度-压力耦合算法第32-33页
    2.3 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模型第33-38页
        2.3.1 基本假设第33-34页
        2.3.2 几何模型第34-35页
        2.3.3 网格模型第35-36页
        2.3.4 边界条件第36-38页
    2.4 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数值计算第38-42页
        2.4.1 计算步骤第38-39页
        2.4.2 收敛准则第39-41页
        2.4.3 计算结果第41-42页
    2.5 性能参数计算与试验对比第42-48页
        2.5.1 性能试验第43-45页
        2.5.2 数值模拟的外特性计算第45-46页
        2.5.3 试验与计算对比第46-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液力变矩器的内流场分析第49-86页
    3.1 泵轮内流场分析第49-63页
        3.1.1 流道几何定义第49-50页
        3.1.2 泵轮流道弦面流场特性第50-55页
        3.1.3 泵轮流道翼面流场特性第55-57页
        3.1.4 泵轮流道节面流场特性第57-59页
        3.1.5 泵轮流道整体分析第59-63页
    3.2 涡轮内流场分析第63-72页
        3.2.1 涡轮流道弦面流场特性第63-66页
        3.2.2 涡轮流道翼面流场特性第66-68页
        3.2.3 涡轮流道节面流场特性第68-69页
        3.2.4 涡轮流道整体分析第69-72页
    3.3 导轮内流场分析第72-80页
        3.3.1 导轮流道弦面流场特性第72-75页
        3.3.2 导轮流道翼面流场特性第75-77页
        3.3.3 导轮流道节面流场特性第77-78页
        3.3.4 导轮流道整体分析第78-80页
    3.4 整体性能分析第80-85页
        3.4.1 液流角度第80-83页
        3.4.2 能头分析第83-84页
        3.4.3 液力效率第84-85页
    3.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四章 液力变矩器的叶型设计第86-105页
    4.1 动量矩不等分配法第86-92页
        4.1.1 动量矩等分配法第86-88页
        4.1.2 动量矩不等分配法第88-92页
    4.2 三维成型法第92-102页
        4.2.1 几何原理第92-96页
        4.2.2 设计过程第96页
        4.2.3 叶型参数研究第96-102页
    4.3 叶片成型技术第102-103页
        4.3.1 传统加工方法第102页
        4.3.2 基于CAD/CAM 的现代成型技术第102-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五章 液力变矩器的现代设计方法第105-126页
    5.1 现代设计方法第105-109页
        5.1.1 面向变矩器自身的现代设计方法第105-107页
        5.1.2 面向整车使用要求的现代设计方法第107页
        5.1.3 现代设计方法的优点第107-109页
    5.2 修正能头损失的束流理论第109-113页
        5.2.1 基本束流理论第109-110页
        5.2.2 能头损失修正第110-112页
        5.2.3 性能预测对比第112-113页
    5.3 应用实例第113-120页
        5.3.1 W305 原型液力变矩器的改型设计第113-115页
        5.3.2 W305-1 液力变矩器的流场分析第115-118页
        5.3.3 W305-1 液力变矩器的试验结果第118-120页
    5.4 整车性能分析第120-124页
        5.4.1 整车仿真模型第120-121页
        5.4.2 整车性能分析第121-122页
        5.4.3 越野车整车性能分析第122-124页
    5.5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26-128页
    6.1 研究结论第126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26-127页
    6.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6页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要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磁光热多功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