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及补偿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1-32页
    1.1 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概述第11-15页
        1.1.1 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第11-12页
        1.1.2 变频调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第12-13页
        1.1.3 变频调速装置及其控制方式第13-15页
    1.2 智能控制概述第15-18页
        1.2.1 历史回顾第15-16页
        1.2.2 智能控制的特点及现状第16页
        1.2.3 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第16-18页
    1.3 变频液压技术研究概况第18-28页
        1.3.1 变频液压技术课题研究背景第18-20页
        1.3.2 变频液压技术发展及研究概况第20-28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概况第28-31页
        1.4.1 课题来源第28页
        1.4.2 选题意义第28-29页
        1.4.3 难点问题及研究目的第29-30页
        1.4.4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1.5 本章小节第31-32页
第2章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数学模型第32-51页
    2.1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实验系统介绍第32-41页
        2.1.1 液压回路部分第34-37页
        2.1.2 变频器及电机部分第37-39页
        2.1.3 检测元件及控制系统第39-41页
    2.2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实验系统数学模型第41-49页
        2.2.1 时域数学模型第41-47页
        2.2.2 开环传递函数第47-49页
    2.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性能仿真及实验研究第51-72页
    3.1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时域性能仿真第51-57页
        3.1.1 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仿真第52-56页
        3.1.2 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汇总第56-57页
    3.2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开环阶跃响应实验第57-60页
        3.2.1 负载转动惯量对系统响应特性影响的实验第57-59页
        3.2.2 负载扰动对系统响应特性影响的实验第59页
        3.2.3 负载大小对系统响应特性影响的实验第59-60页
    3.3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节能实验研究第60-70页
        3.3.1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节能原理第60-62页
        3.3.2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节能实验及分析第62-65页
        3.3.3 进口节流阀控马达调速系统能耗实验及分析第65-69页
        3.3.4 变频与阀控调速系统实验数据对比分析第69-70页
        3.3.5 结论第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转速降落开环补偿控制第72-89页
    4.1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回路特性第72-75页
        4.1.1 负载特性及速度刚性第72-74页
        4.1.2 转矩特性及功率特性第74页
        4.1.3 调速范围第74-75页
    4.2 软件补偿速度降落的方法第75-78页
        4.2.1 软件直接补偿法第75-78页
        4.2.2 软件间接补偿法第78页
    4.3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负载补偿控制第78-88页
        4.3.1 负载补偿控制实验第79-83页
        4.3.2 负载分段线性补偿控制第83-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复合控制实验研究第89-100页
    5.1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的控制结构第89-93页
        5.1.1 四种控制结构第89-91页
        5.1.2 复合补偿控制结构第91-93页
    5.2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的PID控制第93-96页
        5.2.1 PID控制器第93-94页
        5.2.2 PID控制及变形PID控制第94-96页
    5.3 PID和前馈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第96-99页
        5.3.1 PID和负载前馈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控制第97-98页
        5.3.2 PID和输入前馈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控制第98-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6章 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模糊及单神经元补偿控制第100-123页
    6.1 模糊控制原理及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100-104页
        6.1.1 模糊控制原理第100-101页
        6.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101-104页
    6.2 模糊控制及其和前馈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控制实验第104-110页
        6.2.1 模糊控制阶跃响应实验第104-108页
        6.2.2 模糊控制和输入前馈相结合的曲线跟踪控制实验第108-109页
        6.2.3 模糊控制和输入前馈及负载补偿相结合的控制实验第109-110页
    6.3 模糊PID控制及其和输入前馈相结合的复合补偿控制实验第110-114页
        6.3.1 模糊PID复合控制器第110-111页
        6.3.2 模糊PID复合控制阶跃响应实验第111-112页
        6.3.3 模糊PID复合控制跟踪曲线实验第112-113页
        6.3.4 模糊PID和输入前馈复合控制实验第113-114页
    6.4 单神经元控制器第114-117页
        6.4.1 单神经元模型第114-115页
        6.4.2 单神经元控制器及其学习算法第115-117页
    6.5 单神经元补偿控制第117-121页
        6.5.1 单神经元补偿控制仿真第117-120页
        6.5.2 单神经元补偿控制实验第120-121页
    6.6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7章 遗传算法在变频泵马达调速系统控制中的应用第123-138页
    7.1 遗传算法一般原理第123-127页
        7.1.1 遗传算法的一般框架及原理第123-126页
        7.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第126-127页
    7.2 遗传算法的确定及程序设计第127-131页
        7.2.1 编码及遗传操作第127-128页
        7.2.2 适应度函数的确定第128-129页
        7.2.3 算法确定及程序设计第129-131页
    7.3 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器第131-134页
    7.4 遗传算法优化模糊PID复合控制器第134-137页
    7.5 本章小结第137-138页
第8章 结论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性轻度应激不敏感大鼠海马突触活性区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牛奶中霉菌毒素的细胞毒性及其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