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中成药通脉养心丸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通脉养心丸简介第10-11页
    1.2 通脉养心丸组方中各药味化学成分及药效研究概况第11-18页
        1.2.1 地黄Radix Rehmanniae第11页
        1.2.2 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第11-12页
        1.2.3 麦冬Radix Ophiopogonis第12-13页
        1.2.4 甘草Radix Glycyrrhizae第13-14页
        1.2.5 制何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preparata第14-15页
        1.2.6 阿胶Asini Corii colla第15页
        1.2.7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第15-16页
        1.2.8 党参Radix Codonopsis第16页
        1.2.9 龟甲(醋制)Capapax et Plastrum Testudinis第16-17页
        1.2.10 大枣Fructus Jujubae第17-18页
    1.3 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1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8页
        1.3.2 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通脉养心丸的入血成分分析第22-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1 实验药物第22页
        2.1.2 实验试剂第22页
        2.1.3 实验动物第22页
        2.1.4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1.5 提取物制备第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1 给药方法及采血方案第23页
        2.2.2 UPLC/Q-TOF/MS条件第23-24页
        2.2.3 血浆样品前处理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通脉养心丸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第32-37页
    3.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1 实验药物第32页
        3.1.2 实验试剂第32页
        3.1.3 实验动物第32页
        3.1.4 实验仪器第32页
        3.1.5 提取物制备第32页
    3.2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2.1 给药方法及组织采集方案第32-33页
        3.2.2 UPLC/Q-TOF/MS条件第33页
        3.2.3 组织样品前处理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36页
        3.3.1 UPLC/Q-TOF/MS分析TMYX心脏组织分布成分第33-35页
        3.3.2 UPLC/Q-TOF/MS分析TMYX脑组织分布成分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通脉养心丸的大鼠体内代谢分析第37-43页
    4.1 实验材料第37页
        4.1.1 实验药物第37页
        4.1.2 实验试剂第37页
        4.1.3 实验动物第37页
        4.1.4 实验仪器第37页
        4.1.5 提取物制备第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4.2.1 给药方法及样品收集方案第37-38页
        4.2.2 UPLC/Q-TOF/MS条件第38页
        4.2.3 尿液样品前处理第38页
        4.2.4 粪样样品前处理第38-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4.3.1 UPLC/Q-TOF/MS分析TMYX大鼠尿样中代谢物成分第39-40页
        4.3.2 UPLC/Q-TOF/MS分析TMYX大鼠粪样中代谢物成分第40-42页
    4.4 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甘草桂枝配伍对甘草中主要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第43-54页
    5.1 实验材料第43-44页
        5.1.1 实验药物第43页
        5.1.2 实验试剂第43页
        5.1.3 实验动物第43页
        5.1.4 实验仪器第43页
        5.1.5 提取物的制备第43-44页
    5.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5.2.1 色谱条件第44页
        5.2.2 对照品和内标溶液的配制第44页
        5.2.3 血浆样品前处理第44-45页
        5.2.4 方法学考察第45页
        5.2.5 给药方法及采血方案第45-46页
        5.2.6 未知血浆样品分析第46页
        5.2.7 数据计算和处理方法第4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5.3.1 方法学考察第46-51页
        5.3.2 大鼠的药动学研究结果第51-53页
    5.4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麦冬五味子配伍对五味子中主要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影响第54-65页
    6.1 实验材料第54-56页
        6.1.1 实验药物第54页
        6.1.2 实验试剂第54页
        6.1.3 实验动物第54页
        6.1.4 实验仪器第54页
        6.1.5 提取物制备第54-55页
        6.1.6 色谱条件第55-56页
    6.2 实验方法第56-58页
        6.2.1 麦冬配伍五味子的药动学研究第56-57页
        6.2.2 麦冬配伍五味子的肠吸收作用第57-58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6.3.1 麦冬配伍五味子的药动学研究第58-63页
        6.3.2 麦冬配伍五味子的肠吸收作用第63-64页
    6.4 小结第64-65页
第七章 Cocktail探针法测定通脉养心丸对CYP450酶的影响第65-76页
    7.1 实验材料第65-66页
        7.1.1 实验药物第65页
        7.1.2 实验试剂第65页
        7.1.3 实验动物第65页
        7.1.4 实验仪器第65页
        7.1.5 提取物制备第65-66页
    7.2 实验方法第66-68页
        7.2.1 色谱条件第66页
        7.2.2 标准品和内标溶液的配制第66-67页
        7.2.3 血浆样品前处理第67页
        7.2.4 方法学考察第67-68页
        7.2.5 给药方法及采血方案第68页
        7.2.6 未知血浆样品分析第68页
        7.2.7 数据计算和处理方法第68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68-75页
        7.3.1 方法学考察第68-71页
        7.3.2 Cocktail探针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第71-75页
    7.4 小结第75-76页
第八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90页
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核心自我评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衣康酸单酯钠盐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