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理论概述 | 第12-23页 |
1.1 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8页 |
1.1.1 第三方支付平台 | 第12-13页 |
1.1.2 第三方支付中的法律关系 | 第13-15页 |
1.1.3 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 | 第15-17页 |
1.1.4 我国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的相关案例 | 第17-18页 |
1.2 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洗钱风险分析 | 第18-21页 |
1.2.1 第三方支付业务特殊的洗钱风险 | 第18-19页 |
1.2.2 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在不同阶段的风险分析 | 第19-21页 |
1.3 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的经济法依据 | 第21-23页 |
第2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的现状及不足 | 第23-28页 |
2.1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23-24页 |
2.2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法律规制的不足 | 第24-28页 |
2.2.1 立法层级较低 | 第24页 |
2.2.2 法律责任体系规定粗略 | 第24-25页 |
2.2.3 对各级客户身份缺少差别化识别 | 第25页 |
2.2.4 交易报告制度漏洞多 | 第25-26页 |
2.2.5 信息共享程度有限 | 第26页 |
2.2.6 反洗钱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 第26-28页 |
第3章 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考察与借鉴 | 第28-34页 |
3.1 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考察 | 第28-32页 |
3.1.1 美国第三方支付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28-30页 |
3.1.2 英国第三方支付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30-31页 |
3.1.3 瑞士第三方支付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 | 第31-32页 |
3.2 国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借鉴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34-43页 |
4.1 贯彻“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原则 | 第34-35页 |
4.2 提高立法层级 | 第35-37页 |
4.2.1 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国家反洗钱法律监管体系 | 第35-36页 |
4.2.2 提高《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立法层级 | 第36页 |
4.2.3 完善《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 | 第36-37页 |
4.3 反洗钱核心制度的完善 | 第37-39页 |
4.3.1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 第37-38页 |
4.3.2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 第38页 |
4.3.3 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 第38-39页 |
4.3.4 内部控制制度 | 第39页 |
4.4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 第39-40页 |
4.5 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 | 第40页 |
4.6 构建完善的反洗钱法律责任体系 | 第40-42页 |
4.6.1 民事责任 | 第40-41页 |
4.6.2 行政责任 | 第41-42页 |
4.6.3 刑事责任 | 第42页 |
4.7 预防第三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配套措施 | 第42-43页 |
4.7.1 重视人才环境建设 | 第42页 |
4.7.2 重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的宣传和培训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