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幸福的生态伦理基础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二、主要观点及写作思路 | 第10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个人幸福与生态伦理的关联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生态伦理思想与个人幸福 | 第12-16页 |
一、何为生态伦理思想 | 第12-13页 |
二、生态伦理思想的流变 | 第13-15页 |
三、生态伦理思想对个人幸福问题的关注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生态伦理意识与个人幸福 | 第16-19页 |
一、何为生态伦理意识 | 第16-17页 |
二、生态伦理意识的演变 | 第17-18页 |
三、生态伦理意识对个人幸福问题的聚焦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生态伦理实践与个人幸福 | 第19-23页 |
一、何为生态伦理实践 | 第19-20页 |
二、生态伦理实践的推进 | 第20-21页 |
三、生态伦理实践对个人幸福问题的解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个人幸福与环保运动的伦理价值目标 | 第23-32页 |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权利与个人的幸福诉求 | 第23-26页 |
一、人类权利中的环境权利 | 第23-24页 |
二、人类环境权利意识的觉醒 | 第24-25页 |
三、保障人类环境权利对个人幸福的提升作用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人类的整体利益与个人的幸福诉求 | 第26-29页 |
一、人类整体利益的概念分析 | 第26-27页 |
二、人类整体利益的追求 | 第27-28页 |
三、捍卫人类整体利益对个人幸福的增进作用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个人的幸福诉求 | 第29-32页 |
一、何谓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29-30页 |
二、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历史回顾 | 第30-31页 |
三、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个人幸福的保障作用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个人幸福的环境正义维度 | 第32-45页 |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配与个人幸福 | 第32-35页 |
一、自然资源:个人幸福的物质基础 | 第32-33页 |
二、公地悲剧与个人生活悲剧 | 第33-34页 |
三、资源的公正分配与个人幸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代内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 | 第35-40页 |
一、区域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 | 第35-37页 |
二、族群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 | 第37-38页 |
三、国际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代际环境正义与个人幸福 | 第40-45页 |
一、人类的安全意识与个人幸福 | 第41-42页 |
二、人类的未来意识与个人幸福 | 第42-43页 |
三、人类的责任意识与个人幸福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美丽中国梦与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追求 | 第45-56页 |
第一节 我国的环境问题与美丽中国梦的提出 | 第45-51页 |
一、我国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 | 第45-47页 |
二、国人的环保努力与生态困境 | 第47-49页 |
三、党中央的美丽中国梦构想 | 第49-51页 |
第二节 美丽中国梦与个人幸福的内在一致 | 第51-53页 |
一、个人幸福的“自然美”维度 | 第51-52页 |
二、个人幸福的“生态美”维度 | 第52页 |
三、个人幸福的“人文美”维度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与个人幸福 | 第53-56页 |
一、以社会制度建设促进个人幸福 | 第53-54页 |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个人幸福 | 第54-55页 |
三、以生态道德建设增进个人幸福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