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实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7 主要创新 | 第16-18页 |
第2章 学理基础与文献概述 | 第18-28页 |
2.1 学理基础 | 第18-22页 |
2.1.1 共享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2.1.2 效用价值理论 | 第19页 |
2.1.3 劳动价值理论 | 第19-20页 |
2.1.4 现代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2.1.5 外部性理论 | 第21页 |
2.1.6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2 文献概述 | 第22-28页 |
2.2.1 矿产资源价值构成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2.2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2.3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研究现状 | 第24页 |
2.2.4 PPP模式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2.5 研究评述 | 第25-28页 |
第3章 矿产资源价值概论 | 第28-38页 |
3.1 矿产资源概述 | 第28-35页 |
3.1.1 矿产资源定义及特征 | 第28-29页 |
3.1.2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 | 第29-31页 |
3.1.3 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资产 | 第31-34页 |
3.1.4 矿产资源与矿业权 | 第34-35页 |
3.2 矿产资源价值 | 第35-38页 |
3.2.1 矿产资源价值争论及评价 | 第35-36页 |
3.2.2 矿产资源价值来源 | 第36-38页 |
第4章 矿产资源价值构成 | 第38-53页 |
4.1 矿产资源价值构成 | 第38-42页 |
4.1.1 基于价值增值视角的矿产资源价值构成 | 第38-39页 |
4.1.2 基于价值主体视角的矿产资源价值构成 | 第39-42页 |
4.2 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 | 第42-44页 |
4.2.1 矿产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 第42-43页 |
4.2.2 矿产开发增加税收 | 第43页 |
4.2.3 矿产开发创造经济效益 | 第43-44页 |
4.3 矿产资源的社会价值 | 第44-47页 |
4.3.1 矿产开发有效增加就业岗位 | 第44-45页 |
4.3.2 矿产开发改善矿区基础设施 | 第45-47页 |
4.3.3 矿产开发维护经济社会安全 | 第47页 |
4.4 矿产资源的生态价值 | 第47-52页 |
4.4.1 矿产开发与山体修复问题 | 第49-50页 |
4.4.2 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 | 第50-51页 |
4.4.3 矿产开发与生态建设问题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 | 第53-92页 |
5.1 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 | 第53-78页 |
5.1.1 资源储量价值及其评估 | 第53-57页 |
5.1.2 资源垄断价值及其评估 | 第57-58页 |
5.1.3 矿业权价值及其评估 | 第58-78页 |
5.2 矿产资源社会价值评估 | 第78-83页 |
5.2.1 就业促进价值及其评估 | 第79页 |
5.2.2 收入分配价值及其评估 | 第79-80页 |
5.2.3 基础设施建设价值及其评估 | 第80页 |
5.2.4 资源安全价值及其评估 | 第80-83页 |
5.3 矿产资源生态价值评估 | 第83-90页 |
5.3.1 生态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的关系 | 第83-85页 |
5.3.2 生态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 第85-87页 |
5.3.3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 第87-89页 |
5.3.4 我国生态价值补偿存在问题 | 第89-90页 |
5.3.5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方式 | 第90页 |
5.4 小结 | 第90-92页 |
第6章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 | 第92-109页 |
6.1 当前时代特征与我国经济特点 | 第92-96页 |
6.1.1 当前时代特征 | 第92-93页 |
6.1.2 现阶段我国经济特点 | 第93页 |
6.1.3 就业形势严峻 | 第93-95页 |
6.1.4 矿产资源产业是经济增长点 | 第95-96页 |
6.2 共享经济模式与资源价值实现 | 第96-99页 |
6.2.1 共享经济基本模式 | 第96-97页 |
6.2.2 矿产资源领域可适用共享模式 | 第97-98页 |
6.2.3 共享模式对矿产资源价值实现的作用 | 第98-99页 |
6.3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途径:PPP模式 | 第99-106页 |
6.3.1 选取PPP模式的理由 | 第100-101页 |
6.3.2 PPP模式矿产资源开发的参与主体 | 第101-103页 |
6.3.3 PPP模式矿产资源开发的风险划分机制 | 第103-104页 |
6.3.4 PPP模式矿产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第104-105页 |
6.3.5 PPP模式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运作方式 | 第105-106页 |
6.4 矿产资源价值实现的其他途径 | 第106-108页 |
6.4.1 矿业权拍卖 | 第106-107页 |
6.4.2 筑巢引资开发 | 第107页 |
6.4.3 引进技术开发 | 第107页 |
6.4.4 利益分配及补偿开发 | 第107-108页 |
6.5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附录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