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攻击模式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工作第14页
    1.4 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基于攻击模式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基础理论第16-28页
    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第16-23页
        2.1.1 风险要素关系第17页
        2.1.2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第17-20页
        2.1.3 风险评估方法第20-23页
    2.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第23-25页
        2.2.1 攻击树模型第24页
        2.2.2 攻击图模型第24-25页
    2.3 典型开放脆弱性数据库及脆弱性描述第25-27页
        2.3.1 CVE第25-26页
        2.3.2 NVD第26-27页
        2.3.3 OSVDB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攻击模式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第28-51页
    3.1 攻击模式概述第28-30页
        3.1.1 攻击模式的描述方法第28-29页
        3.1.2 攻击模式的分析方法第29-30页
    3.2 基于攻击模式的攻击脚本生成方法第30-39页
        3.2.1 识别攻击第31-32页
        3.2.2 定义攻击者能力第32页
        3.2.3 攻击建模第32-33页
        3.2.4 生成攻击序列第33-34页
        3.2.5 优化攻击序列第34-39页
    3.3 基于攻击模式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第39-50页
        3.3.1 风险机制建模第41-44页
        3.3.2 标记风险级别第44-48页
        3.3.3 风险量化模型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基于攻击模式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模与验证第51-66页
    4.1 攻击模式建模第51-58页
        4.1.1 对大规模攻击进行建模第52-54页
        4.1.2 有效的攻击数据包第54-58页
    4.2 构建攻击模式数据库第58-59页
    4.3 测试与分析第59-65页
        4.3.1 测试环境第59-60页
        4.3.2 对基于攻击模式的攻击脚本的验证第60-64页
        4.3.3 总体评估结果分析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氧化肽对乙醇诱导HHL-5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九段沙湿地有机碳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