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指数函数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1.1.1 日新月异的社会对教学的要求第8页
        1.1.2 改进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呼吁第8-9页
        1.1.3 课程改革的要求第9页
        1.1.4 一线数学教学困境的出路第9-10页
        1.1.5 数学学科特点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研究思路第11-13页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3-23页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3-18页
        2.1.1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涵义第13-15页
        2.1.2 高中数学教学中PBL的涵义第15-16页
        2.1.3 高中数学教学中PBL的特征第16-18页
        2.1.4 PBL教学设计第18页
    2.2 高中数学教学中PBL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9-20页
        2.2.3 问题教学理论第20页
    2.3 PBL教学设计的理论模型第20-23页
        2.3.1 PBL学习过程的经典模型:柏罗斯(Barrows)五步模型第20-21页
        2.3.2 艾德格·戴尔(Edgar dale) 金字塔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数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研究第23-32页
    3.1 PBL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第23-25页
        3.1.1 课前热身活动第23页
        3.1.2 情景创设第23-24页
        3.1.3 问题的初探与再探第24页
        3.1.4 形成成果及学习评价第24-25页
    3.2 数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案例第25-32页
        3.2.1 课前热身活动的设计第25-26页
        3.2.2 教学设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第26-32页
第4章 数学课堂中的PBL个案实施分析与讨论第32-40页
    4.1 教学尝试的结果分析第32-37页
        4.1.1 观察法第32页
        4.1.2 问卷调查法第32-35页
        4.1.3 访谈法第35-36页
        4.1.4 测试调查法第36-37页
    4.2 数学课堂中的PBL个案实施困难与对策第37-40页
第5章 小结第40-44页
    5.1 研究小结第40-41页
    5.2 对PBL的再认识第41-42页
        5.2.1 PBL问题是真实的第41-42页
        5.2.2 学习的合作性第42页
        5.2.3 学生的主体性第42页
    5.3 研究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一 数学问题提出问卷第46-47页
附录二 指数函数测试卷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融合视野下的唐代女性服饰变化
下一篇:黄芩素和七种代谢物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