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5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5-23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 | 第15-16页 |
2.3 放疗的毒副反应以及调强放疗的优势 | 第16-17页 |
2.4 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范围 | 第17页 |
2.5 放疗过程中器官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2.5.1 宫体和宫颈的位移 | 第18页 |
2.5.2 膀胱的充盈对子宫的影响 | 第18-19页 |
2.5.3 直肠的充盈对子宫的影响 | 第19页 |
2.5.4 盆腔淋巴结的移动 | 第19-20页 |
2.6 放疗靶区勾画的新观点及个体化靶区的探索 | 第20-21页 |
2.7 BMI数值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影响 | 第21-22页 |
2.8 结语 | 第22-23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3.1 病例选择及实验分组 | 第23-24页 |
3.1.1 病例选择及排除条件 | 第23页 |
3.1.2 实验分组 | 第23-24页 |
3.2 主要设备 | 第24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3.3.1 放疗前CT模拟定位 | 第24-25页 |
3.3.2 靶区勾画及治疗计划的制定 | 第25页 |
3.3.3 治疗及验证 | 第25-27页 |
3.3.4 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3.3.5 计算CTV-ITV扩边的参考值 | 第28页 |
3.4 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9-32页 |
4.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 | 第29页 |
4.2 测量结果及计算统计量 | 第29-30页 |
4.3 CTV-ITV扩边参考值的计算 | 第30-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37页 |
5.1 放疗医生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32-33页 |
5.1.1 人的种群差异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 | 第32页 |
5.1.2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靶区勾画遇到的问题 | 第32-33页 |
5.2 BMI指数对宫颈癌调强放疗的影响 | 第33-34页 |
5.3 实验结果对靶区勾画方面的借鉴作用 | 第34-35页 |
5.3.1 对宫颈癌靶区后界勾画的影响 | 第34页 |
5.3.2 对宫颈癌靶区前界勾画的影响 | 第34页 |
5.3.3 对宫颈癌靶区双侧界勾画的影响 | 第34-35页 |
5.4 实验结果对放疗前CT模拟定位的影响 | 第35-36页 |
5.5 本实验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