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 | 第13-14页 |
·商业养老保险的研究 | 第14-15页 |
·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互动机制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16页 |
·比较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理论分析 | 第18-28页 |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基础理论 | 第18-24页 |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 第18-22页 |
·老年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4页 |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 | 第24-28页 |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关系分析 | 第24-25页 |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主要方面 | 第25-26页 |
·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社会经济效应 | 第26-28页 |
3 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 第28-34页 |
·资金运用渠道受限,影响综合收益水平 | 第28-30页 |
·发展渠道受限 | 第30-31页 |
·商业养老保险对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不够 | 第31-32页 |
·多头监管导致造成互动发展效率低下 | 第32页 |
·费用问题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 第32-33页 |
·配套的财税优惠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无章可循 | 第33页 |
·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保障型险种占比低 | 第33-34页 |
·居民的保险消费理念不成熟 | 第34页 |
4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不协调的经济社会影响 | 第34-36页 |
·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 第34页 |
·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34-35页 |
·不能适应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的趋势 | 第35页 |
·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效率低,难以调动城镇居民的积极性 | 第35-36页 |
·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 | 第36页 |
5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模式 | 第36-42页 |
·英国模式 | 第37-38页 |
·改革职业养老金计划,引入个人养老金计划 | 第37-38页 |
·建立国家第二养老金 | 第38页 |
·引入低管理成本的“存托养老金计划” | 第38页 |
·加强对私人养老金安全管理的监督与规范 | 第38页 |
·德国模式 | 第38-39页 |
·美国模式 | 第39-40页 |
·鼓励发展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 第39页 |
·发展第二支柱的雇主养老金计划 | 第39-40页 |
·建立社会保障信托基金 | 第40页 |
·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构 | 第40页 |
·智利模式 | 第40-42页 |
·强制性的个人储蓄制养老保险规定 | 第41页 |
·私营公司管理运作养老保险基金 | 第41页 |
·由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 | 第41-42页 |
6 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机制的建设 | 第42-53页 |
·发展模式 | 第42-43页 |
·引导公司转型,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保障作用 | 第42页 |
·确立标杆示范,建立标准,规范市场 | 第42-43页 |
·开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经营,防范风险 | 第43页 |
·发展多元行销渠道 | 第43页 |
·产品创新 | 第43-46页 |
·发展变额年金保险 | 第44-45页 |
·发展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 | 第45页 |
·增加投资收益型产品比重,确保养老金的收益水平 | 第45-46页 |
·推进费率市场化改革 | 第46页 |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良性互动的综合措施 | 第46-53页 |
·政策方面 | 第46-48页 |
·市场开发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