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内涝灾害治理的规划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3.1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城市内涝灾害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第22-34页 |
2.1 城市内涝灾害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2.1.1 海绵城市理论 | 第22页 |
2.1.2 弹性城市理论 | 第22-23页 |
2.1.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1.4 生态城市理论 | 第23-24页 |
2.2 城市内涝灾害形成机制 | 第24-28页 |
2.2.1 自然降水过程 | 第24-25页 |
2.2.2 地表汇集过程 | 第25-27页 |
2.2.3 城市排水过程 | 第27页 |
2.2.4 城市内涝灾害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2.3 城市内涝灾害治理的实践经验借鉴 | 第28-33页 |
2.3.1 我国古代城市防涝经验借鉴 | 第28-29页 |
2.3.2 国外内涝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29-31页 |
2.3.3 对我国城市内涝治理的启示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34-57页 |
3.1 基本情况调研 | 第34-38页 |
3.1.1 哈尔滨市基本情况 | 第34页 |
3.1.2 哈尔滨市排水排涝系统现状 | 第34-36页 |
3.1.3 哈尔滨市执行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 第36-38页 |
3.2 哈尔滨市内涝情况调研 | 第38-46页 |
3.2.1 调研范围与调研内容 | 第38-39页 |
3.2.2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整体情况 | 第39-41页 |
3.2.3 哈尔滨市典型积涝点调研 | 第41-44页 |
3.2.4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治理举措 | 第44-45页 |
3.2.5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治理效果 | 第45-46页 |
3.3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特征分析 | 第46-51页 |
3.3.1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46页 |
3.3.2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3.3.3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与降雨的关系 | 第49-51页 |
3.3.4 哈尔滨市典型积涝点特征分析 | 第51页 |
3.4 哈尔滨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分析 | 第51-54页 |
3.4.1 降雨过程 | 第51-52页 |
3.4.2 地表汇集 | 第52-53页 |
3.4.3 城市排水 | 第53-54页 |
3.5 规划视角下的内涝灾害问题反思 | 第54-56页 |
3.5.1 规划思想 | 第54-55页 |
3.5.2 规划编制 | 第55页 |
3.5.3 规划管理 | 第55页 |
3.5.4 规划设计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内涝灾害的规划治理对策 | 第57-71页 |
4.1 加强城市蓄水能力 | 第57-64页 |
4.1.1 城市水系规划 | 第57-59页 |
4.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第59-63页 |
4.1.3 城市道路与广场规划 | 第63-64页 |
4.1.4 城市建筑设计与小区规划 | 第64页 |
4.2 利用用地布局与规划设计合理汇水 | 第64-67页 |
4.2.1 城市道路规划与竖向设计 | 第64-65页 |
4.2.2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 第65-66页 |
4.2.3 地势低洼地区的特殊规划与设计 | 第66-67页 |
4.3 提升城市排水系统 | 第67-70页 |
4.3.1 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 第67-68页 |
4.3.2 完善排水相关法律与标准 | 第68页 |
4.3.3 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 | 第68-69页 |
4.3.4 加强排水系统相关管理 | 第69页 |
4.3.5 提高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水平 | 第69页 |
4.3.6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