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8页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 第13-14页 |
二、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4-16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论文框架与内容 | 第16-17页 |
五、可能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一)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现有文献述评 | 第18-22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 | 第18-19页 |
(一) 家庭农场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页 |
(二) 家庭农场成因及作用 | 第18页 |
(三) 家庭农场规模与效率问题 | 第18-19页 |
(四) 家庭农场发展未来 | 第19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 | 第19-21页 |
(一) 家庭农场概念和特征 | 第19-20页 |
(二) 家庭农场发展有效性 | 第20页 |
(三) 家庭农场存在问题 | 第20页 |
(四) 家庭农场发展方向 | 第20-21页 |
三、文献评价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一) 土地流转理论 | 第22页 |
(二) 规模经营理论 | 第22页 |
(三) 产权理论 | 第22-23页 |
(四)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3页 |
(五) 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 | 第23-24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一) 家庭农场 | 第24页 |
(二) 农地流转类型 | 第24-25页 |
(三) 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家庭农场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家庭农场要素比较 | 第26-38页 |
一、家庭农场主个人情况 | 第26-27页 |
(一) 年龄 | 第26-27页 |
(二) 受教育情况 | 第27页 |
二、农地流转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一) 转入地规模及认知比较 | 第27-28页 |
(二) 流入农地来源比较 | 第28-30页 |
三、家庭农场融资情况 | 第30-31页 |
四、家庭农场收入情况 | 第31-33页 |
(一) 经营农场后收入变动 | 第31页 |
(二) 成本收益对比 | 第31-33页 |
五、家庭农场经营稳定性比较 | 第33-35页 |
(一) 农地流转期限及认知比较 | 第33页 |
(二) 农地流转合约可变更性 | 第33-34页 |
(三) 家庭农场正规性 | 第34页 |
(四) 农地流转后转入转出方关系 | 第34-35页 |
六、政策支持程度 | 第35-36页 |
(一) 优惠政策普及程度对比 | 第35页 |
(二) 对政策满意度对比 | 第35-36页 |
七、家庭农场发展制约因素 | 第36页 |
八、对家庭农场未来预期对比 | 第36-37页 |
九、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市场主导型与政府主导型家庭农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9页 |
一、相关说明 | 第38页 |
二、变量选取及定义 | 第38-39页 |
三、模型选择及解释 | 第39-41页 |
(一) 半对数线性模型 | 第39-40页 |
(二) 二元logistic模型 | 第40页 |
(三) 多分类logistic模型 | 第40-41页 |
四、计量分析及结果说明 | 第41-49页 |
(一) 规模及规模认知分析 | 第41-43页 |
(二) 期限及期限认知分析 | 第43-44页 |
(三) 家庭农场注册分析 | 第44-45页 |
(四) 合同稳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五) 政策支持程度 | 第46页 |
(六) 政策满意度分析 | 第46-47页 |
(七) 未来预期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相关政策含义 | 第49-53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49-50页 |
二、政策含义 | 第50-53页 |
(一) 充分发挥政府在家庭农场形成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 第50-51页 |
(二) 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 | 第51页 |
(三) 提高农民收入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