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换热器管板的数值模拟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换热器概述 | 第11-12页 |
·预应力换热器 | 第12-16页 |
·预应力技术 | 第12-14页 |
·预应力换热器的实现 | 第14-15页 |
·预应力换热器的优点 | 第15-16页 |
·换热器管板应力分析和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内容及实施路径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模型的建立和数值模拟基础 | 第20-26页 |
·模型的结构和工艺参数 | 第20-21页 |
·边界条件及其初始化条件 | 第21-22页 |
·模型求解设置 | 第22-24页 |
·求解器的选择 | 第22-23页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23页 |
·对流插值(动量方程)的离散格式 | 第23页 |
·压力-速度耦合方程求解算法 | 第23页 |
·压力插值格式 | 第23-24页 |
·欠松弛因子 | 第24页 |
·收敛准则的确定 | 第24页 |
·网格无关解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FLUENT 并行计算平台的建立及其性能 | 第26-38页 |
·并行计算概述 | 第26-27页 |
·FLUENT 并行计算的特点 | 第27页 |
·Windows 系统下并行平台的建立 | 第27-28页 |
·并行计算步骤 | 第28-34页 |
·配置网络计算节点 | 第28-30页 |
·检测网络连通性 | 第30页 |
·分割网格 | 第30-34页 |
·壳程流动的数值模拟 | 第34-35页 |
·并行计算的加速比和效率的研究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分析 | 第38-52页 |
·FUENT 模型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FUENT 模型分段方案 | 第39-41页 |
·温度场数据转换 | 第41-48页 |
·FLUENT 和 ANSYS 模型的对应性 | 第41-42页 |
·ANSYS 分段插值、整体建模分网求解的新方法 | 第42-44页 |
·ANSYS 的插值过程 | 第44-45页 |
·FLUENT 和 ANSYS 温度场结果对比 | 第45-48页 |
·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对比 | 第48-51页 |
·实验数据 | 第48-49页 |
·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管程变温对换热器管板强度的影响 | 第52-61页 |
·换热器出口温度随管程温度的变化 | 第52页 |
·仅受温度载荷作用时换热器的应力变化 | 第52-54页 |
·预应力作用下的换热器 | 第54-57页 |
·自由模型确定预变形量 | 第54-56页 |
·工作状态的预应力换热器 | 第56-57页 |
·仅受预变形载荷时预应力的换热器 | 第57-59页 |
·预变形施加前后管板应力的比较 | 第59-60页 |
·管程温度对管板应力的影响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不同长度的换热器预应力研究 | 第61-6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模型的长度 | 第61页 |
·FLUENT 设置的批处理方法 | 第61-62页 |
·常规换热器的应力分析 | 第62页 |
·预应力作用下的换热器 | 第62-64页 |
·自由模型确定预变形量 | 第63页 |
·工作条件下的的预应力换热器 | 第63-64页 |
·仅受预变形载荷时预应力的换热器 | 第64-65页 |
·换热器长度对管板应力的影响 | 第65页 |
·管板直径对换热器应力的影响 | 第65-66页 |
·不同长径比对换热器的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