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秋审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秋审制度的意义 | 第7页 |
(二)有关秋审制度的文献综述 | 第7-8页 |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8-9页 |
(四)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9-10页 |
一、秋审制度的形成及历史渊源 | 第10-15页 |
(一)秋审制度的形成 | 第10-12页 |
1.秋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1页 |
2.秋审制度的衰亡 | 第11-12页 |
(二)秋审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2-15页 |
1.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 | 第12-13页 |
2.中国古代行刑制度的发展 | 第13-15页 |
二、秋审制度的司法程序 | 第15-17页 |
(一)地方秋审案件的司法程序 | 第15-16页 |
1.州县造册 | 第15页 |
2.解囚和复审 | 第15页 |
3.在省会审 | 第15页 |
4.督抚具题 | 第15-16页 |
(二)中央秋审案件的司法程序 | 第16-17页 |
1.刑部看详核拟 | 第16页 |
2.会审与具题 | 第16页 |
3.奉旨 | 第16页 |
4.复奏和勾决 | 第16-17页 |
三、秋审制度的意义 | 第17-24页 |
(一)秋审制度的历史意义 | 第17-21页 |
1.有利于维护封建政权和稳定社会秩序 | 第17-18页 |
2.减少误判,有利于公平正义 | 第18-19页 |
3.秋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 第19-20页 |
4.秋审是封建统治者标榜慎刑的招牌 | 第20-21页 |
(二)秋审制度对我国现行死刑复核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21-24页 |
1.慎重适用死刑 | 第21页 |
2.死刑复核过程要更加重视效率 | 第21-22页 |
3.创建开放式的死刑复核程序 | 第22页 |
4.应引入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