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论文--油气输送与运输论文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3页
        1.1.1 LNG接收站工艺第10-11页
        1.1.2 BOG处理工艺第11-12页
        1.1.3 BOG处理面临的问题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过程系统模拟基础第19-29页
    2.1 过程系统工程第19-20页
    2.2 流程模拟技术第20-21页
    2.3 热力学方法选择第21-27页
        2.3.1 汽液平衡常数计算方程第21-23页
        2.3.2 焓熵及密度计算方程第23-26页
        2.3.3 汽化潜热第26-27页
        2.3.4 导热系数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分析第29-50页
    3.1 LNG接收站设备单元模型建立第29-33页
        3.1.1 平衡闪蒸第29-30页
        3.1.2 换热器第30-32页
        3.1.3 泵与压缩机第32页
        3.1.4 混合器第32-33页
        3.1.5 分流器第33页
    3.2 BOG产生量计算第33-36页
        3.2.1 船舱漏热产生BOG第34页
        3.2.2 卸料泵做功产生BOG第34页
        3.2.3 船舱和储罐压差产生BOG第34-35页
        3.2.4 储罐漏热产生BOG第35页
        3.2.5 管线漏热产生BOG第35页
        3.2.6 大气压变化产生BOG第35-36页
        3.2.7 低压泵做功产生BOG第36页
        3.2.8 体积置换产生BOG第36页
    3.3 BOG产生量统计分析第36-39页
    3.4 LNG接收站再冷凝系统工艺分析第39-49页
        3.4.1 储罐压力对BOG产生量的影响第42-43页
        3.4.2 BOG处理量对流程的影响第43-44页
        3.4.3 压缩机、低压泵出口压力对系统的影响第44-47页
        3.4.4 外输压力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工艺优化第50-65页
    4.1 预冷式BOG再冷凝工艺提出第50-52页
    4.2 接收站最小外输量计算第52-56页
    4.3 最小外输工况下两种工艺比较第56-58页
    4.4 预冷式再冷凝工艺优化第58-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5章 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控制第65-78页
    5.1 系统过程控制第65-67页
        5.1.1 控制系统的组成第65-66页
        5.1.2 过程控制术语与目标第66-67页
    5.2 接收站工艺动态参数及控制方案第67-76页
        5.2.1 接收站主要工艺设备参数第67-68页
        5.2.2 气体外输操作第68页
        5.2.3 LNG储罐第68-70页
        5.2.4 罐内低压泵第70-71页
        5.2.5 蒸发气压缩机第71页
        5.2.6 再冷凝器第71-75页
        5.2.7 气化系统第75-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6章 BOG再冷凝系统动态分析与优化第78-95页
    6.1 接收站动态系统分析第78-91页
        6.1.1 未加扰动时动态工况分析第81-83页
        6.1.2 停罐内低压泵时系统动态响应第83-85页
        6.1.3 外输量增大时系统的动态响应第85-87页
        6.1.4 压缩机负荷增大时系统的动态响应第87-88页
        6.1.5 BOG处理量频繁波动时系统动态响应第88-91页
    6.2 当前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第91-92页
    6.3 接收站再冷凝系统控制方案改进第92-93页
    6.4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95-97页
    7.1 结论第95页
    7.2 建议第95-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附录A第103-104页
附录B第104-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临界指数和Robin边界的kirchhoff方程解的存在性和耗散性
下一篇:对话理论视角下对林语堂《啼笑皆非》自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