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人工湿地研究概论 | 第13-15页 |
1.3 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概论 | 第15-23页 |
1.3.1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解析 | 第16-18页 |
1.3.2 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机理 | 第18-20页 |
1.3.3 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2.1.1 实验装置 | 第24页 |
2.1.2 装置运行 | 第24-25页 |
2.2 污染河水水质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长期去除效果对比分析 | 第28-44页 |
3.1 垂直流人工湿地中DO变化 | 第28-29页 |
3.1.1 连续流和潮汐流进出水DO对比 | 第28-29页 |
3.1.2 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期DO变化规律 | 第29页 |
3.2 悬浮物的去除规律 | 第29-31页 |
3.2.1 连续流和潮汐流出水悬浮物对比 | 第29-30页 |
3.2.2 潮汐流湿地系统淹没期悬浮物变化规律 | 第30-31页 |
3.2.3 沿重力方向湿地对悬浮物的去除规律 | 第31页 |
3.3 氮的去除规律 | 第31-36页 |
3.3.1 连续流和潮汐流出水氮的对比 | 第31-34页 |
3.3.2 潮汐流湿地淹没期氮的去除规律 | 第34-35页 |
3.3.3 沿重力方向氮的去除规律 | 第35-36页 |
3.4 磷的去除规律 | 第36-40页 |
3.4.1 连续流和潮汐流出水磷的对比 | 第36-38页 |
3.4.2 潮汐流湿地淹没期磷的去除规律 | 第38页 |
3.4.3 沿重力方向磷的去除规律 | 第38-40页 |
3.5 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 第40-43页 |
3.5.1 连续流和潮汐流出水中有机物对比 | 第40-41页 |
3.5.2 潮汐流湿地淹没期有机物去除规律 | 第41-42页 |
3.5.3 沿重力方向有机物的去除规律 | 第42-43页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潮汐流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冬季低温(≤10℃)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的改善分析 | 第44-52页 |
4.1 潮汐流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内部DO的改善分析 | 第44-46页 |
4.1.1 人工湿地中DO浓度、水温与TN去除率的关系 | 第44-45页 |
4.1.2 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周期内DO变化规律 | 第45页 |
4.1.3 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DO的特性 | 第45-46页 |
4.2 氮的去除规律 | 第46-49页 |
4.2.1 多级潮汐垂直流人工湿地氮周期内的形态转化 | 第46-47页 |
4.2.2 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含氮物质变化对比 | 第47-49页 |
4.3 磷的去除规律 | 第49-51页 |
4.3.1 多级潮汐垂直流人工湿地磷周期内的形态转化 | 第49-50页 |
4.3.2 不同运行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含磷物质变化对比 | 第50-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垂直流人工湿地单级潮汐条件下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9页 |
5.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2-55页 |
5.1.1 水温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 第52-53页 |
5.1.2 进水负荷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 第53-54页 |
5.1.3 DO对氮、磷去除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 冗余分析 | 第55-59页 |
5.2.1 潮汐流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效果的冗余分析 | 第55-56页 |
5.2.2 冗余分析与实验结果对照 | 第56-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