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

两株海洋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机理研究及三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8-47页
   ·海洋细菌的研究概况第18-19页
   ·海水养殖环境中的细菌第19-27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第19-22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原菌致病机制第22-23页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第23-27页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第27-29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第29-36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流行病学第29-31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第31-36页
   ·海洋新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6-37页
   ·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第37-45页
     ·海洋细菌的命名第37页
     ·海洋细菌的分类第37-38页
     ·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程序及方法第38-45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5-47页
第二章 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第47-6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8-51页
     ·培养基第48-50页
     ·试剂和仪器第50页
     ·其他第50-51页
   ·实验方法第51-57页
     ·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培养第51页
     ·人工感染实验第51-52页
     ·药敏试验第52页
     ·表型特征鉴定第52-53页
     ·16S rDNA的克隆鉴定第53-56页
     ·16S rDNA的同源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第56-57页
   ·实验结果第57-62页
     ·病原菌的分离及菌落特征第57页
     ·人工感染实验第57-58页
     ·药敏试验第58页
     ·表型特征第58-61页
     ·16S rDNA的同源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61-62页
   ·讨论第62-64页
第三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机理及其病害防治研究第64-105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6-70页
     ·菌株第66-67页
     ·培养基第67-68页
     ·试剂和仪器第68-69页
     ·其他第69-70页
   ·实验方法第70-82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第70-72页
       ·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培养第70页
       ·人工感染实验第70-71页
       ·药敏试验第71页
       ·表型特征鉴定第71页
       ·16S rDNA的克隆鉴定第71-72页
       ·16S rDNA的同源序列分析第72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机理研究第72-79页
       ·胞外酶活性检测第72页
       ·细菌表面疏水性测定第72-73页
       ·抗虹鳟鱼血清杀伤作用第73页
       ·铁载体检测第73-74页
       ·自动凝集现象观察第74页
       ·血凝集现象第74-75页
       ·亚细胞成分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第75-78页
       ·毒性菌株特异性蛋白的指纹图谱分析第78-79页
       ·人工感染实验第79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灭活疫苗对大菱鲆的保护作用第79-80页
       ·实验鱼及饲养条件第79页
       ·灭活疫苗的制备第79-80页
       ·疫苗的安全性检测第80页
       ·大菱鲆的免疫第80页
       ·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测定第80页
       ·疫苗免疫保护力的测定第80页
     ·大蒜作为免疫刺激剂对虹鳟鱼的保护作用第80-82页
       ·大蒜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制作用第80-81页
       ·大蒜对虹鳟鱼健康状况的影响第81页
       ·大蒜饵料的制备第81页
       ·试验鱼饲喂及饲养条件第81页
       ·饲喂大蒜对虹鳟鱼保护力的测定第81-82页
   ·实验结果第82-100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第82-88页
       ·病原菌的分离及菌落特征第82页
       ·人工感染试验第82-83页
       ·药敏试验第83-84页
       ·表型特征第84-87页
       ·16S rDNA的同源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87-88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机理研究第88-96页
       ·胞外酶活性及其他细胞特性第88-90页
       ·亚细胞结构对对虹鳟鱼的致病性第90-91页
       ·ECP中的蛋白质和LPS浓度第91-92页
       ·ECP、OMP和LPS的SDS-PAGE分析第92-96页
       ·毒性菌株特异性蛋白的指纹图谱分析第96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灭活疫苗对大菱鲆的保护作用第96-99页
       ·疫苗质量及安全性第96-97页
       ·大菱鲆的体液免疫反应第97页
       ·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第97-99页
     ·大蒜作为免疫刺激剂对虹鳟鱼的保护作用第99-100页
       ·大蒜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制作用第99页
       ·大蒜对虹鳟鱼健康状况的影响第99页
       ·饲喂大蒜对虹鳟鱼的保护性第99-100页
   ·讨论第100-105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第100-101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机理第101-103页
     ·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株灭活疫苗对大菱鲆的保护作用第103-104页
     ·大蒜作为免疫刺激剂对虹鳟鱼的保护作用第104-105页
第四章 海洋新菌-非典型弧菌(Vibrio atypicus)的分类鉴定第105-13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06-109页
     ·菌株第106页
     ·培养基第106-108页
     ·试剂和仪器第108-109页
     ·其他第109页
   ·实验方法第109-117页
     ·表型特征鉴定第109-111页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化第111-112页
     ·16S rDNA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第112页
     ·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第112-114页
     ·G+C含量测定第114页
     ·DNA-DNA杂交第114-1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17-133页
     ·表型特征第117-121页
     ·16S rDNA同源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121-123页
     ·多位点序列分析第123-133页
     ·G+C含量第133页
     ·DNA-DNA杂交第133页
   ·结论第133-134页
第五章 海洋新菌-凝集海滩杆菌(Aestuariibacter aggregatus)的分类鉴定第134-152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35-138页
     ·菌株第135页
     ·培养基第135-137页
     ·试剂和仪器第137-138页
     ·其他第138页
   ·实验方法第138-141页
     ·表型特征鉴定第138-140页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化第140-141页
     ·16S rDNA的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第141页
     ·G+C含量测定第141页
   ·结果与分析第141-150页
     ·表型特征第141-148页
     ·16S rDNA同源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148-150页
     ·G+C含量第150页
   ·结论第150-152页
第六章 海洋新菌-惰性解油螺旋菌(Oleispira lenta)的分类鉴定第152-16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153-154页
     ·菌株第153页
     ·培养基第153页
     ·试剂和仪器第153页
     ·其他第153-154页
   ·实验方法第154-156页
     ·表型特征鉴定第154-155页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化第155页
     ·16S rDNA的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第155-156页
   ·结果与分析第156-163页
     ·表型特征第156-160页
     ·16S rDNA同源序列及进化树分析第160-161页
     ·G+C含量第161-163页
   ·结论第163-164页
第七章 总结第164-166页
   ·全文总结第164-165页
   ·主要创新点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90页
附录Ⅰ 溶液配方第190-192页
附录Ⅱ 在学期问发表和撰写的学术论文第192-193页
致谢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硫醌氧化还原酶的研究
下一篇:大菱鲆4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溶藻弧菌溶血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