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现状评价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第15-26页 |
2.1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二者关系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2.1.2 列宁关于二者关系的基本观点 | 第16-17页 |
2.1.3 中国共产党关于二者关系的基本思想 | 第17-20页 |
2.2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实践基础 | 第20-26页 |
2.2.1 历史依据 | 第20-23页 |
2.2.2 现实国情 | 第23-26页 |
3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 第26-37页 |
3.1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历程 | 第26-29页 |
3.1.1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第26页 |
3.1.2 非公有制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 第26-27页 |
3.1.3 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和有益补充 | 第27-28页 |
3.1.4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第28页 |
3.1.5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8-29页 |
3.2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特点 | 第29-33页 |
3.2.1 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 第29-31页 |
3.2.2 二者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 第31-32页 |
3.2.3 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 第32-33页 |
3.3 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3-37页 |
3.3.1 思想认识因素 | 第33-34页 |
3.3.2 体制环境因素 | 第34-35页 |
3.3.3 自身发展因素 | 第35-37页 |
4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 第37-45页 |
4.1 切实做到两个“必须毫不动摇” | 第37-39页 |
4.1.1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第37-38页 |
4.1.2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 第38-39页 |
4.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第39-41页 |
4.2.1 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 第39-40页 |
4.2.2 实行统一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 | 第40-41页 |
4.2.3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 第41页 |
4.3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第41-45页 |
4.3.1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 第42-43页 |
4.3.2 有效发挥二者的优势和长处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