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

海岸、河口区三维近岸环流与物质输运数值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1 绪论第14-3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4页
     ·波流耦合研究现状第15-16页
     ·辐射应力和波生近岸流第16-19页
     ·垂向混合研究概述第19-24页
     ·已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及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24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4-25页
     ·课题来源第24页
     ·研究目的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33页
2 模型理论基础第33-69页
   ·COHERENS水动力模块第33-57页
     ·主控方程第33-42页
     ·定解条件第42-44页
     ·数值离散方法第44-57页
     ·内外模式衔接第57页
   ·波浪模型SWAN第57-65页
     ·SWAN模型主控方程第57-58页
     ·物理过程第58-62页
     ·边界条件第62页
     ·数值计算方法第62-65页
   ·小结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3 波生近岸流模拟第69-81页
   ·波生近岸流的产生第69-70页
   ·波流联合作用下的控制方程组第70-75页
     ·经典辐射应力理论第70-71页
     ·考虑垂向变化的辐射应力公式推导第71-75页
     ·考虑垂向变化辐射应力的主控方程第75页
   ·波生垂向环流的模拟第75-79页
   ·小结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4 浪致垂向混合第81-96页
   ·垂向涡粘系数计算第81-84页
     ·湍流混合第81-82页
     ·浪致垂向混合系数第82-84页
   ·风生海流第84-87页
     ·无限深海的漂流第85-86页
     ·有限深海的漂流第86-87页
   ·垂向一维的数值模拟第87-93页
     ·模型验证第87-89页
     ·130m水深的风生流第89-91页
     ·20m水深的风生流第91-93页
   ·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5 改进的三维波流耦合模型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第96-125页
   ·三维波生沿岸流模拟第97-105页
     ·模型设置第97-98页
     ·模形验证第98-99页
     ·模拟结果讨论第99-105页
   ·三维波生沿岸流影响下的悬沙场第105-111页
     ·悬沙输移的模型设置第105-107页
     ·模拟悬沙浓度的验证第107-110页
     ·模拟悬沙分布第110-111页
   ·黄河口浪致垂向混合作用下的流场垂向结构第11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112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12-116页
   ·黄河口浪致垂向混合下表底层流场第116-118页
   ·黄河口浪致垂向混合下盐度三维扩散第118-123页
   ·小结第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个人简历第12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128-129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9页
获得奖励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网、河口及海岸整体联解数值模式及其在珠江口咸潮上溯研究的应用
下一篇: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