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从文章风格和各文体的特点看《庄子》文体之多 | 第8-9页 |
二、《庄子》文体研究史回顾 | 第9-14页 |
三、《庄子》文体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庄子》对其文体的说明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庄子》中对其话语方式的说明 | 第16-20页 |
第二节 《庄子》“三言”新探 | 第20-28页 |
一、《庄子》“寓言”“重言”是对其所用材料性质的说明 | 第20-24页 |
二、《庄子》“寓言”“重言”比例新释 | 第24-28页 |
第三节 从“三言”研究看阻碍《庄子》文体研究的原因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庄子》文体概述 | 第30-60页 |
第一节 《庄子》文体(上) | 第30-39页 |
一、论说 | 第30-32页 |
二、问对 | 第32-35页 |
三、语 | 第35-37页 |
四、寓言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庄子》文体(中) | 第39-46页 |
一、诗 | 第39-41页 |
二、赋 | 第41-43页 |
三、隐 | 第43-45页 |
四、成相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庄子》文体(下) | 第46-60页 |
一、小说 | 第46-51页 |
二、戏剧 | 第51-55页 |
三、诔文 | 第55-57页 |
四、连珠 | 第57-60页 |
第三章 从先秦两汉有关文献看《庄子》中包含的文体 | 第60-80页 |
第一节 从有关文献看论说、问对、语、寓言 | 第60-66页 |
一、关于论说 | 第60-61页 |
二、关于问对 | 第61-63页 |
三、关于语 | 第63-64页 |
四、关于寓言 | 第64-66页 |
第二节 从有关文献看诗、赋、隐、成相 | 第66-73页 |
一、关于诗 | 第66-68页 |
二、关于赋 | 第68-69页 |
三、关于隐 | 第69-72页 |
四、关于成相 | 第72-73页 |
第三节 从有关文献看小说、戏剧、诔文、连珠 | 第73-80页 |
一、关于小说 | 第73-74页 |
二、关于戏剧 | 第74-76页 |
三、关于诔文 | 第76-78页 |
四、关于连珠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