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 ·理论依据 | 第9-12页 |
| ·择业心理调适的基础理论 | 第9-10页 |
| ·择业心理调适的工具理论 | 第10页 |
| ·择业心理调适的学科理论 | 第10-12页 |
| 2 核心概念与研究框架 | 第12-16页 |
| ·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 ·招聘与校园招聘 | 第12页 |
| ·择业心理 | 第12页 |
| ·硕士生的择业心理 | 第12-13页 |
| ·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 4 重庆市硕士生择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 第20-37页 |
| ·调查方法 | 第20-21页 |
| ·问卷编制 | 第20页 |
| ·调查样本 | 第20页 |
| ·调查时间与方法 | 第20页 |
| ·问卷的回收情况及统计方法 | 第20页 |
| ·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 ·校园招聘背景下重庆市硕士毕业生择业心理的实证分析 | 第21-31页 |
| ·硕士毕业生心理压力的实证分析 | 第21-24页 |
| ·硕士毕业生薪酬期望的实证分析 | 第24-27页 |
| ·硕士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实证分析 | 第27-29页 |
| ·硕士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 第29-31页 |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31-34页 |
| ·积极性的一面 | 第31-33页 |
| ·消极性的一面 | 第33-34页 |
| ·硕士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4-37页 |
| ·主观因素 | 第34-35页 |
| ·客观因素 | 第35-37页 |
| 5 硕士生择业心理指导的策略性建议 | 第37-41页 |
| ·主体调适 | 第37-39页 |
| ·全面了解社会的需求信息 | 第37页 |
| ·提前做好求职准备 | 第37-38页 |
| ·调整择业心态,合理准确定位 | 第38页 |
| ·女硕士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第38-39页 |
| ·客体引导 | 第39-41页 |
| ·学校方面 | 第39页 |
| ·家庭方面 | 第39页 |
| ·政府方面 | 第39-40页 |
| ·企业方面 | 第40-41页 |
| 6 结语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 | 第45-49页 |
| 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45-46页 |
| B: 重庆市2011 年硕士毕业生校园招聘中择业心理的调查问卷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