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区主要地质构造背景 | 第14-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天然源面波勘探 | 第20-32页 |
2.1 天然源面波勘探方法原理 | 第21-23页 |
2.1.1 空间自相关法(SPAC) | 第21-22页 |
2.1.2 扩展空间自相关法(ESPAC) | 第22-23页 |
2.1.3 频率-波数法(F-K) | 第23页 |
2.2 天水盆地面波勘探 | 第23-26页 |
2.2.1 不同台阵阵型的观测系统 | 第24页 |
2.2.2 数据采集参数 | 第24页 |
2.2.3 频散曲线的提取与对比 | 第24-26页 |
2.3 天然源和人工源面波联合勘探 | 第26-30页 |
2.3.1 面波联合勘探的数据采集 | 第27页 |
2.3.2 面波联合勘探的频散曲线提取 | 第27-28页 |
2.3.3 速度结构的反演 | 第28-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基于背景噪声面波层析成像 | 第32-54页 |
3.1 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方法 | 第32-37页 |
3.1.1 单台数据预处理 | 第32-34页 |
3.1.2 数据互相关 | 第34-35页 |
3.1.3 频散曲线测量 | 第35-37页 |
3.2 面波层析成像 | 第37-46页 |
3.2.1 南北地震带北段数据 | 第37-38页 |
3.2.2 面波层析成像方法介绍 | 第38-46页 |
3.3 成像结果 | 第46-52页 |
3.3.1 群速度结果图 | 第47-50页 |
3.3.2 相速度结果图 | 第50-52页 |
3.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地震事件程函方程成像 | 第54-72页 |
4.1 程函方程及赫姆霍兹成像原理 | 第55-56页 |
4.2 数据处理方法及过程 | 第56-65页 |
4.2.1 南北地震带北段数据 | 第56-57页 |
4.2.2 数据预处理 | 第57-58页 |
4.2.3 广义地震数据函数(GSDF)测量相位延迟 | 第58-64页 |
4.2.4 自动拾取面波波形 | 第64页 |
4.2.5 各向异性成图 | 第64-65页 |
4.3 瑞利面波相速度及方位各向异性结果 | 第65-70页 |
4.3.1 程函方程相速度结果 | 第65-67页 |
4.3.2 赫姆霍兹相速度结果 | 第67-68页 |
4.3.3 各向异性结果 | 第68-70页 |
4.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基于云计算九分量背景噪声互相关测定系统及其应用 | 第72-88页 |
5.1 九分量NCF的计算 | 第73-76页 |
5.2 测定系统基本原理 | 第76-80页 |
5.3 瑞利面波ZH比的测量原理及结果 | 第80-86页 |
5.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未来工作展望 | 第88-92页 |
6.1 结论 | 第88-90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个人简介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