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5页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7-2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33页
        1.2.1 河流水体溶解CO_2、CH_4和N_2O浓度研究第21-22页
        1.2.2 河流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通量研究第22-23页
        1.2.3 河流沉积物-水界面CO_2、CH_4和N_2O通量研究第23页
        1.2.4 河流水体中CO_2、CH_4和N_2O的产生机制研究第23-27页
        1.2.5 环境因子对河流中CO_2、CH_4和N_2O产生的影响第27-33页
            1.2.5.1 温度第27-28页
            1.2.5.2 溶解氧(DO)第28-29页
            1.2.5.3 有机质第29页
            1.2.5.4 溶解无机氮第29-30页
            1.2.5.5 pH第30-31页
            1.2.5.6 叶绿素a(Chl.a)第31页
            1.2.5.7 水位第31-33页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第33-35页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3-34页
        1.3.2 技术路线第34-3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35-46页
    2.1 上海市自然环境概况第35-41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35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35-36页
        2.1.3 气候特征第36-37页
        2.1.4 大气质量概况第37-38页
        2.1.5 土地利用状况第38-40页
        2.1.6 河网水系第40-41页
    2.2 河流的选择、采样点位置概况第41-43页
    2.3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43-45页
        2.3.1 野外样品采集与现场参数测定第43-44页
        2.3.2 样品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第44-45页
    2.4 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计算方法第45-46页
第三章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浓度第46-59页
    3.1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体及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特征第46-49页
    3.2 河流CO_2、CH_4和N_2O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9-51页
        3.2.1 河流水体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第49-50页
        3.2.2 河流水体CH_4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第50页
        3.2.3 河流水体N_2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第50-51页
    3.3 不同河流水体CO_2、CH_4和N_2O浓度对比第51-54页
    3.4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体CO_2、CH_4和N_2O浓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54-57页
        3.4.1 上海市主要河流CO_2、CH_4和N_2O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第54-55页
        3.4.2 上海市主要河流CO_2、CH_4和N_2O浓度与水质参数相关性分析第55-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及时空变化特征第59-67页
    4.1 河流水-气界面CO_2排放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第59-60页
        4.1.1 CO_2通量时间变化第59页
        4.1.2 CO_2通量空间变化第59-60页
    4.2 河流水-气界面CH_4排放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第60-61页
        4.2.1 CH_4通量时间变化第60页
        4.2.2 CH_4通量空间变化第60-61页
    4.3 河流水-气界面N_2O排放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第61-62页
        4.3.1 N_2O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化第61-62页
        4.3.2 N_2O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第62页
    4.4 N_2O排放系数第62-63页
    4.5 不同河流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对比第63-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上海市主要河流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影响因素第67-79页
    5.1 河流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通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第67-72页
        5.1.1 河流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第67-69页
        5.1.2 河流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水质因子相关性分析第69-72页
    5.2 河道等级对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第72-74页
    5.3 河道水质类型对水-气界面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第74-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上海市主要河流温室气体排放潜力第79-83页
    6.1 上海市主要河流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计算第79页
    6.2 不同类型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潜力比较第79-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7.1 结论第83-84页
    7.2 研究特色第84页
    7.3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106页
附录第106-107页
    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6页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高校考务管理流程再造研究
下一篇: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