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导论 | 第9-18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1. 行动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2. 行动学习中反思环节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四)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 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六)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二、行动学习的理论概述 | 第18-28页 |
| (一) 行动学习的内涵 | 第18-20页 |
| 1. 行动学习相关定义分析 | 第18-20页 |
| 3. 行动学习的定义 | 第20页 |
| (二) 行动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20-22页 |
| 1. 问题 | 第20页 |
| 2. 小组 | 第20-21页 |
| 3. 行动 | 第21页 |
| 4. 促进者 | 第21页 |
| 5. 反思 | 第21-22页 |
| (三) 行动学习的基本流程 | 第22-24页 |
| 1. 组建小组 | 第22页 |
| 2. 提出问题 | 第22页 |
| 3. 对话与反思 | 第22-23页 |
| 4. 制定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 | 第23页 |
| 5. 行动后的反思 | 第23-24页 |
| (四) 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1. 经验学习循环理论 | 第24-25页 |
| 2. 群体动力学理论 | 第25页 |
|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 (五) 适用行动学习教学法的知识类型 | 第26-28页 |
| 1. 方法性知识 | 第26页 |
| 2. 价值性知识 | 第26-28页 |
| 三、反思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行动学习教学中的核心要素 | 第28-32页 |
| (一) 反思是行动学习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 第28-29页 |
| (二) 反思是行动学习教学中促进小组知识建构的主要机制 | 第29-31页 |
| 1. 对话是促进反思的重要因素 | 第29-30页 |
| 2. 反思是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媒介 | 第30-31页 |
| (三) 深层次反思的实现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 | 第31-32页 |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行动学习教学中实现反思存在问题 | 第32-39页 |
| (一) 行动学习小组中没有形成有效对话 | 第32-34页 |
| (二) 学生反思环节的实现没有得到重视 | 第34-35页 |
| (三) 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促进者的引导作用 | 第35-37页 |
| (四) 没有清楚界定行动学习的实施步骤 | 第37-39页 |
|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行动学习教学中反思环节实现的优化 | 第39-48页 |
| (一) 实现反思环节的有效方式 | 第39-41页 |
| 1. 有针对性地使用行动学习教学法 | 第39页 |
|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对话 | 第39-40页 |
| 3. 在行动学习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反思 | 第40-41页 |
| (1) 鼓励学生进行行动反思及反思后的叙述 | 第40页 |
| (2) 督促学生认真做好课堂反思日记 | 第40-41页 |
| (3) 引导学生作不同层次的反思 | 第41页 |
| 4. 增进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技巧的基本素养 | 第41页 |
| (二) “行动—反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41-48页 |
| 1. “行动—反思”教学模式的假设 | 第41-42页 |
| 2. “行动——反思”教学模式实施流程设计 | 第42-43页 |
| 3. “行动—反思”教学设计课例 | 第43-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注释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