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1页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1页
第一章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建立之历史渊源第11-15页
    第一节 唐代防治腐败立法思想建立的思想渊源第11-13页
        一、唐代之前各朝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第12-13页
        二、“民本——治吏”治国思想第13页
    第二节 唐代防治腐败立法思想建立的社会现实渊源第13-14页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唐代防治腐败的立法思想第15-24页
    第一节 唐代法律制度中正统的法律思想第15-17页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第15-16页
        二、儒家三纲的法律化第16-17页
        三、唐代立法当中的等级特权思想第17页
    第二节 唐代防治腐败惩罚贪吏的思想第17-20页
        一、“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第18页
        二、“明主治吏不治民”第18-20页
        三、“去滥存精,以理服人”第20页
    第三节 唐代的勤俭廉政思想第20-23页
        一、固本正源,矜恤民困第20-22页
        二、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的内容及特点第24-29页
    第一节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的内容——依法惩贪第24-26页
        一、《名例律》:“六赃”之名的设定第24-25页
        二、《职制律》:“六赃”之范围及量刑幅度第25-26页
        三、诏令:“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第26页
    第二节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内容的特点第26-28页
        一、对“馈送”行为设置了严密的惩处机制第27页
        二、对受贿区别事先受财和事后受财第27-28页
        三、扩大了赃罪的惩治范围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的运行机制第29-41页
    第一节 选拔机制——精选廉吏提高统治效能第29-33页
        一、科举择士第29-31页
        二、铨选授职第31-33页
    第二节 促进官吏廉洁高效的考核制度第33-35页
        一、约束官员行为的考核制度——考课考绩第33-34页
        二、以考核成绩为依据的官员升降制度:铨叙第34-35页
    第三节 唐代官员选任制度的主要特点第35-36页
        一、选官任官分离,避免任人唯亲第35页
        二、一准乎礼,重视监督第35-36页
        三、提倡清廉,重考绩结果第36页
    第四节 以监察制度来完善惩贪立法第36-40页
        一、唐代监察制度的设置第36-38页
        二、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对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的借鉴意义第41-48页
    第一节 对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的评析第41-44页
        一、积极的意义第41-42页
        二、固有的局限第42-44页
    第二节 唐代防治腐败法律制度对当代的借鉴第44-46页
        一、加强立法、依法惩贪第44-45页
        二、严格执法、法不阿贵第45-46页
        三、多重监督、遏制腐败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姜科植物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下一篇:乌海市棚户区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