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8页 |
1.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本征结构及性能特点 | 第18-22页 |
1.2.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本征结构 | 第18-19页 |
1.2.2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19-22页 |
1.3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细观力学研究概况 | 第22-27页 |
1.3.1 复合材料界面细观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1.3.2 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4 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机理研究概况 | 第27-30页 |
1.4.1 陶瓷材料磨削机理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4.2 复合材料加工方法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1.4.3 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机理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1.5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1.5.1 问题的提出 | 第30-31页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胞模型与单向模型材料制备 | 第33-48页 |
2.1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形成机理及增韧机制 | 第33-35页 |
2.1.1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机制 | 第33-34页 |
2.1.2 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模式及增韧机制 | 第34-35页 |
2.2 陶瓷基复合材料单胞物理模型 | 第35-40页 |
2.2.1 陶瓷基复合材料RVE模型 | 第35-38页 |
2.2.2“纤维—界面—基体”的单胞物理分析模型 | 第38-40页 |
2.3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本构模型 | 第40-44页 |
2.3.1 界面失效机制与细观力学分析 | 第40-41页 |
2.3.2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本构模型 | 第41-44页 |
2.4 基于单胞分析模型的单向C/SiC复合材料制备 | 第44-47页 |
2.4.1 纤维预制体编织方案 | 第44-45页 |
2.4.2 纤维涂层及工艺选择 | 第45-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研究 | 第48-67页 |
3.1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 第48-50页 |
3.2 C/SiC复合材料单纤维压出试验设计 | 第50-57页 |
3.2.1 单纤维压出实验原理 | 第50-51页 |
3.2.2 实验平台及试件制备 | 第51-56页 |
3.2.3 实验方案 | 第56-57页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1页 |
3.3.1 界面剪切失效微观形貌 | 第57-58页 |
3.3.2 压出实验位移-载荷曲线分析 | 第58-61页 |
3.4 纤维压出过程界面失效机理分析 | 第61-65页 |
3.4.1 纤维压出过程界面裂纹传播及扩展规律 | 第61-64页 |
3.4.2 C/SiC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 | 第64-65页 |
3.4.3 纤维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四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单颗磨粒磨削材料去除机理 | 第67-87页 |
4.1 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过程力学分析 | 第67-73页 |
4.1.1 磨粒的切削刃形状 | 第67-68页 |
4.1.2 磨削区磨粒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 第68-69页 |
4.1.3 磨削过程中的磨粒平均承受载荷 | 第69-71页 |
4.1.4 磨粒磨削过程的未变形切屑厚度 | 第71-73页 |
4.2 复合材料单颗磨粒刻划实验设计 | 第73-78页 |
4.2.1 刻划实验原理 | 第73-75页 |
4.2.2 实验平台及试件制备 | 第75-76页 |
4.2.3 实验方案及检测仪器 | 第76-78页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8-84页 |
4.3.1 划痕深度曲线分析 | 第78-81页 |
4.3.2 划痕表面的微观形貌 | 第81-84页 |
4.4 陶瓷基复合材料单颗磨粒磨削材料去除机理 | 第84-86页 |
4.4.1 磨粒载荷作用下界面失效机制 | 第84-85页 |
4.4.2 单颗磨粒作用下的微观多向材料去除机理 | 第85-8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机理实验研究 | 第87-112页 |
5.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平面磨削试验设计 | 第87-94页 |
5.1.1 复合材料平面磨削试验原理 | 第87-88页 |
5.1.2 试验平台及测试仪器 | 第88-92页 |
5.1.3 试验方案 | 第92-94页 |
5.2 磨削力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4-100页 |
5.2.1 磨削力的实验结果 | 第94-98页 |
5.2.2 磨削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8-99页 |
5.2.3 减少磨削力的措施 | 第99-100页 |
5.3 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6页 |
5.3.1 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方法 | 第100-101页 |
5.3.2 表面粗糙度的测试结果 | 第101-104页 |
5.3.3 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 第104-105页 |
5.3.4 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 第105-106页 |
5.4 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加工微观多向材料去除机理 | 第106-110页 |
5.4.1 刻划实验与磨削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106-107页 |
5.4.2 磨削过程中材料的破碎去除 | 第107-109页 |
5.4.3 陶瓷基复合材料微观多向材料去除机理 | 第109-11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5页 |
6.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12-113页 |
6.2 创新点 | 第11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