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 相关研究的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有关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3-16页 |
1.3.2 我国关于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中职学生培养的理论认识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 综合职业能力 | 第20页 |
2.1.2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 第20页 |
2.1.3 中职学校“2+1”人才培养模式 | 第20页 |
2.1.4 中职学校“2.5+0.5”人才培养模式 | 第20-21页 |
2.1.5 中职学校“2+0.5+0.5”人才培养模式 | 第21页 |
2.2 实施中职学生“2+0.5+0.5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2.2.1 社会决定论 | 第21-22页 |
2.2.2 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 第22页 |
2.2.3 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论 | 第22-23页 |
2.2.4 职业能力形成规律 | 第23-24页 |
3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宁波E学校作为样本 | 第24-47页 |
3.1 个案基本情况概述 | 第24-25页 |
3.1.1 学校简介 | 第24页 |
3.1.2 个案学校学生培养的状况 | 第24-25页 |
3.2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状况调研分析 | 第25-44页 |
3.2.1 针对高一高二在校学生专业自信度调研分析 | 第25-30页 |
3.2.2 对高三学生实习现状调研分析 | 第30-33页 |
3.2.3 对3—5年内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分析 | 第33-35页 |
3.2.4 对在职教师对现行中职教学培养模式看法的调研分析 | 第35-37页 |
3.2.5 访谈分析专业课教师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教学的看法 | 第37-42页 |
3.2.6 对企业参与中职教学合作的意向访谈分析 | 第42-44页 |
3.3 现有中职学生培养模式优劣势解析 | 第44-47页 |
3.3.1 现有中职学生培养模式的优势 | 第44-45页 |
3.3.2 中职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劣势 | 第45-47页 |
4 中职学生“2+0.5+0.5培养模式”设计 | 第47-53页 |
4.1 培养模式设计的原则 | 第47-48页 |
4.1.1 充分性原则 | 第47页 |
4.1.2 实用性原则 | 第47页 |
4.1.3 整体性原则 | 第47页 |
4.1.4 选择性原则 | 第47-48页 |
4.2 培养模式的模型 | 第48-50页 |
4.3 培养模式的实施 | 第50-53页 |
4.3.1 样本班级简介 | 第50-51页 |
4.3.2 样本班级第五学期教学安排 | 第51页 |
4.3.3 本模式下样本学校其他教学改革的推进 | 第51-53页 |
5 “2+0.5+0.5培养模式”效果反馈、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53-59页 |
5.1 “2+0.5+0.5培养模式”的效果反馈 | 第53-55页 |
5.1.1 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 | 第53-54页 |
5.1.2 教师教学改革热情高涨 | 第54-55页 |
5.1.3 企业愿意尽所能辅助中职教学 | 第55页 |
5.2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5.3 中职生“2+0.5+0.5培养模式”的研究反思 | 第55-57页 |
5.3.1 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5.3.2 困难分析 | 第56页 |
5.3.3 需求分析 | 第56-57页 |
5.4 中职生“2+0.5+0.5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A 中职在校学生专业自信度调查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B 关于高三企业实践学生学习状况的问卷 | 第66-67页 |
附录C 关于中职毕业生工作现状的问卷 | 第67-68页 |
附录D 关于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看法的问卷 | 第68-69页 |
附录E 专业教师关于如何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访谈 | 第69-70页 |
附录F 企业对校企合作看法的访谈 | 第70-7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