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职业技术教育史论文

晚清和民国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研究(1840-1927)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绪论第9-15页
 一.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二.选题缘由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 民国时期有关女子职业教育的研究第11页
  (二) 建国后女子职业教育的研究第11-13页
  (三) 关于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研究第13-14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江苏女子职业教育产生的背景第15-29页
 第一节 教会女学的推动作用第16-20页
  一.加快江苏民众对女学的认同第16-18页
  二.为江苏女子职业教育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第18-20页
 第二节 江苏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第20-22页
  一.为女子职业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第20-21页
  二.近代工业发展的自身需求第21-22页
 第三节 新女子教育思想及兴女学热潮的出现第22-26页
  一.新女子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23-24页
  二.兴女学热潮的出现第24-26页
 第四节 女性教育观和职业观的自我觉醒第26-29页
  一. 女性教育观的觉醒和传播第26-27页
  二. 女性职业观的觉醒和传播第27-29页
第二章 江苏女子职业教育发展概况第29-48页
 第一节 晚清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起始第29-37页
  一.女子师范教育第29-31页
  二.女子实业教育第31-35页
  三.女子医务教育第35-36页
  四.女子体育、艺术类学堂第36-37页
 第二节 民国前期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第37-48页
  一.女子师范教育第37-40页
  二.女子实业教育第40-44页
  三.女子医务教育第44-45页
  四.女子体育、艺术学校第45-46页
  五.女子法政教育第46-48页
第三章 江苏女子职业教育的特点第48-61页
 第一节 国内女子职业教育的先驱第48-51页
  一.起步早、发展快第48-50页
  二.教育理念先进第50-51页
  三.教育体系完善第51页
 第二节 区域分布失衡第51-54页
  一.经济基础和社会风气的巨大差异第52-53页
  二.女校课程设置及办学数量的巨大差异第53-54页
 第三节 办学主体多元,以私立为主第54-57页
  一.官办女子职业教育第55页
  二.民办女子职业教育第55-57页
 第四节 教学特色鲜明第57-61页
  一.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第58-59页
  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第59页
  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第59-61页
第四章 江苏女子职业教育与江苏近代化第61-75页
 第一节 女性经济解放与参入第61-65页
  一.职业女性的造就第61-63页
  二.近代职业女工的形成第63-64页
  三.女性创业第64-65页
 第二节 女性的政治及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参入第65-72页
  一.女权思想的传播及女子参政意识的增强第65-67页
  二.民族危机下女性民族意识的觉醒第67-72页
 第三节 女性社会意识觉醒与参入第72-75页
  一.从事教育第72-73页
  二.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第73-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孙中山与范仲淹天下观视阈中的忧患意识比较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进取心的伦理价值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