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石油污染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1 石油污染对水体的危害 | 第11页 |
1.1.2 石油污染对空气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3 石油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 第12页 |
1.1.4 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 第12页 |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 | 第12-13页 |
1.2.1 原油泄漏和溢油事故 | 第12页 |
1.2.2 含油污泥、矿渣、垃圾等的堆置 | 第12-13页 |
1.2.3 污水灌溉和药剂污染 | 第13页 |
1.2.4 大气沉降和汽车尾气排放 | 第13页 |
1.3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第13-15页 |
1.3.1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3页 |
1.3.2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3页 |
1.3.3 生物修复技术 | 第13-15页 |
1.4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1 游离态微生物在土壤修复技术中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2 固定化菌剂在土壤修复技术中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3 原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16-17页 |
1.4.4 发展趋势及拟解决问题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优势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19-40页 |
2.1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 | 第19-21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2 石油降解菌株分离用培养基 | 第20页 |
2.1.3 菌株的富集与分离 | 第20-21页 |
2.2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 | 第21-25页 |
2.2.1 石油降解菌的初筛 | 第21页 |
2.2.2 石油降解菌的复筛 | 第21-22页 |
2.2.3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 第22-25页 |
2.3 石油降解菌的鉴定 | 第25-38页 |
2.3.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3 石油降解菌株鉴定结果 | 第26-38页 |
2.4 高效石油降解组合菌的构建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 | 第40-4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3.2.1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 | 第40-41页 |
3.2.2 固定化菌剂负载效果测定 | 第41页 |
3.2.3 固体菌剂对原油污染水体降解效果的测定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3.3.1 固定化菌剂固定效果 | 第42-43页 |
3.3.2 原油标准曲线 | 第43页 |
3.3.3 固体菌剂对原油污染水体的周降解率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 第46-55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6-47页 |
4.1.1 实验菌株 | 第46页 |
4.1.2 模拟实验石油污染土壤的配制 | 第46-47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4.2.1 原油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7页 |
4.2.2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污染土壤降解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3.1 原油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页 |
4.3.2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测定 | 第48-50页 |
4.3.3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污染土壤的降解动力学曲线 | 第50-51页 |
4.3.4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动力学分析 | 第5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固定化菌剂降解石油组分的降解过程研究 | 第55-63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5.1.1 样品来源 | 第55页 |
5.1.2 试验步骤 | 第55页 |
5.1.3 测试条件 | 第55-56页 |
5.2 石油组分的降解过程研究 | 第56-62页 |
5.2.1 原油组分 | 第56-58页 |
5.2.2 固定化菌剂对原油组分的降解规律 | 第58-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