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工作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2章 半刚性基层强度无损检测机理 | 第18-41页 |
2.1 工程中常用无损检测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 第18-27页 |
2.2 水泥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及原理 | 第27-30页 |
2.3 半刚性基层强度形成机理及特征 | 第30-34页 |
2.3.1 二灰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特征 | 第30-32页 |
2.3.2 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特征 | 第32-34页 |
2.4 超声波法检测半刚性基层强度的原理 | 第34-38页 |
2.4.1 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 | 第34-35页 |
2.4.2 超声波检测半刚性基层强度的原理 | 第35-38页 |
2.5 超声波与密度综合法检测半刚性基层强度的适用性分析 | 第38-39页 |
2.6 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半刚性基层强度无损检测设备的研究 | 第41-56页 |
3.1 半刚性基层无损检测设备集成 | 第41-49页 |
3.1.1 超声换能器 | 第42-45页 |
3.1.2 基层密度检测 | 第45-46页 |
3.1.3 半刚性基层强度检测的设备集成应用 | 第46页 |
3.1.4 半刚性基层强度检测的设备操作方法 | 第46-49页 |
3.2 基层强度现场检测要点 | 第49-54页 |
3.2.1 超声波 | 第49-52页 |
3.2.2 耦合剂 | 第52-54页 |
3.2.3 无核密度仪 | 第54页 |
3.3 超声波与密度法综合检测半刚性基层强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54-55页 |
3.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半刚性基层无损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73页 |
4.1 超声波在半刚性基层中的衰减 | 第56页 |
4.2 环境温湿度影响 | 第56-58页 |
4.3 粗骨料类型的影响 | 第58-61页 |
4.4 胶结料类型及用量 | 第61-62页 |
4.5 养生方法和龄期的影响 | 第62页 |
4.6 测试面耦合状态的影响 | 第62-63页 |
4.7 其他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4.8 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及检测结果修正原则 | 第64-72页 |
4.9 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半刚性基层强度现场检测试验研究 | 第73-90页 |
5.1 半刚性基层强度无损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 第73-74页 |
5.2 半刚性基层强度无损检测结果拟合误差分析方法 | 第74-75页 |
5.3 长平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芯样强度无损检测 | 第75-78页 |
5.3.1 长平高速公路概况 | 第75页 |
5.3.2 长平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强度无损检测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5.3.3 长平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芯样测强曲线验证 | 第76-78页 |
5.4 营松高速公路抚民至靖宇段半刚性基层现场检测 | 第78-85页 |
5.4.1 营松高速公路概况 | 第78-79页 |
5.4.2 现场平测与试件对测的关系 | 第79-81页 |
5.4.3 营松高速公路基层现场检测及试件测试的结果分析 | 第81-85页 |
5.5 国道G201白山至抚松段半刚性基层现场检测 | 第85-87页 |
5.5.1 国道G201白山至抚松段基层概况 | 第85页 |
5.5.2 国道G201白山至抚松段基层无损检测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5.6 石灰稳定碎砖半刚性基层芯样超声波检测检测 | 第87-89页 |
5.7 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