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早期玉米苗与杂草的自动辨识算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智能杂草辨识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农业领域利用计算机视觉辨识杂草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农机领域辨识杂草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目标检测问题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 智能辨识杂草遇到的问题第20-21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组织第21-24页
第2章 数据集的生成及预处理第24-35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数据集的生成第24-29页
        2.2.1 玉米幼苗与杂草图片的采集第24-25页
        2.2.2 现有的目标定位方法以及思路来源第25-26页
        2.2.3 基于RGB颜色特征空间的目标定位第26-27页
        2.2.4 腐蚀与膨胀第27-29页
    2.3 基于GRABCUT算法的背景分割第29-31页
    2.4 基于HSV颜色空间的前景提取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基于浅层特征的杂草辨识第35-51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方法思路来源第35-36页
    3.3 特征提取第36-41页
        3.3.1 SIFT特征提取第37-39页
        3.3.2 HARRIS角点提取第39-40页
        3.3.3 特征融合第40-41页
    3.4 基于SVM分类器的分类第41-45页
        3.4.1 SVM简介第41-43页
        3.4.2 分类器训练第43页
        3.4.3 分类器测试第43-45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3.5.1 SVM分类器最大迭代次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45-46页
        3.5.2 不同的核函数选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46-47页
        3.5.3 特征融合对比单一特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47-48页
        3.5.4 实验结果总结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基于FASTER R-CNN深度模型的杂草辨识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方法思路来源第51-52页
    4.3 FASTER R-CNN深度模型基本原理第52-56页
    4.4 基于改进FASTER R-CNN模型的杂草辨识第56-59页
        4.4.1 数据集类别标注第56-57页
        4.4.2 Faster R-CNN模型的结构与参数调整第57-59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4.5.1 训练集与测试集所占比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59-60页
        4.5.2 候选框的比例和数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60-61页
        4.5.3 共享卷积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61-62页
        4.5.4 实验结果总结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完整数据上的聚类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内存计算的基因型—表型关联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