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9页 |
1.2.1 霍尔推力器羽流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光谱诊断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羽流图像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霍尔推力器等离子体羽流发射光谱特性分析 | 第21-43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等离子体羽流发光机理及特征参数规律 | 第21-23页 |
2.2.1 等离子体羽流发光机理分析 | 第21-23页 |
2.2.2 等离子体羽流发射光谱特征谱线分析 | 第23页 |
2.3 羽流光强空间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23-31页 |
2.3.1 羽流光强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23-25页 |
2.3.2 放电参数对羽流光强的影响 | 第25-31页 |
2.4 羽流光强与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关系 | 第31-41页 |
2.4.1 羽流光强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关系 | 第33-40页 |
2.4.2 羽流光强与等离子体粒子密度的关系 | 第40-41页 |
2.5 羽流光强与羽流图像信息的空间分布对比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霍尔推力器羽流图像诊断模型 | 第43-56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羽流图像诊断计算模型 | 第43-50页 |
3.2.1 羽流图像信息与辐射强度对应关系建立 | 第43-47页 |
3.2.2 羽流区电子温度和粒子密度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3.2.3 羽流区羽流发散特性计算模型 | 第48-50页 |
3.3 羽流图像处理 | 第50-53页 |
3.3.1 羽流图像预处理 | 第50-51页 |
3.3.2 羽流图像RGB滤光作用分析 | 第51-53页 |
3.4 羽流图像诊断方法可靠性分析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基于图像法的霍尔推力器羽流特性实验研究 | 第56-74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系统概述 | 第56-59页 |
4.2.1 实验平台 | 第56-57页 |
4.2.2 霍尔推力器实验样机 | 第57页 |
4.2.3 测量设备 | 第57-59页 |
4.2.4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9页 |
4.3 羽流等离子体参数空间分布分析 | 第59-61页 |
4.3.1 羽流电子温度的空间分布 | 第60页 |
4.3.2 羽流离子密度和原子密度的空间分布 | 第60-61页 |
4.4 放电参数对羽流等离子体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1-70页 |
4.4.1 放电电压对羽流等离子体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1-65页 |
4.4.2 质量流量对羽流等离子体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3 励磁电流对羽流等离子体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66-70页 |
4.5 羽流发散特性分析 | 第70-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工程应用中羽流图像诊断方法的适应性和不确定度研究 | 第74-96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羽流图像诊断方法的适应性分析 | 第74-82页 |
5.2.1 不同通道结构推力器羽流诊断结果对比 | 第75-80页 |
5.2.2 近场和远场羽流诊断结果对比 | 第80-82页 |
5.3 羽流图像信息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82-90页 |
5.3.1 相机拍摄参数对图像灰度分布的影响 | 第82-87页 |
5.3.2 相机位置对图像灰度分布的影响 | 第87-90页 |
5.4 羽流图像理论模型的不确定度分析 | 第90-94页 |
5.4.1 光强标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90-91页 |
5.4.2 羽流图像通道信息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91-94页 |
5.4.3 羽流发散度计算不确定度分析 | 第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