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第一节 三疣梭子蟹病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甲壳动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 第14-29页 |
一、细胞免疫 | 第14-16页 |
1. 吞噬作用 | 第15页 |
2. 包囊作用 | 第15-16页 |
3. 结节形成 | 第16页 |
二、体液免疫 | 第16-29页 |
1. 免疫识别 | 第16-17页 |
2.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 第17-19页 |
3. 抗氧化防御系统 | 第19-21页 |
4. 抗菌肽 | 第21-29页 |
第三节 抗脂多糖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一、抗脂多糖因子的发现 | 第29-30页 |
二、甲壳动物抗脂多糖因子的研究 | 第30-32页 |
三、抗脂多糖因子的应用前景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 第33-38页 |
一、cDNA文库构建和EST分析 | 第33-35页 |
二、基于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35页 |
三、基因的体外重组表达和功能验证 | 第35-36页 |
四、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和眼柄cDNA文库构建及EST分析 | 第40-75页 |
第一节 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和眼柄cDNA文库的构建 | 第41-4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1. 三疣梭子蟹血细胞cDNA文库 | 第45-46页 |
2. 三疣梭子蟹眼柄cDNA文库 | 第46-47页 |
四、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和眼柄cDNA文库的EST分析 | 第48-5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4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9-57页 |
1. 三疣梭子蟹血细胞EST数据分析 | 第49-53页 |
2. 三疣梭子蟹眼柄EST数据分析 | 第53-57页 |
四、讨论 | 第57-58页 |
第三节 三疣梭子蟹免疫相关基因的注释及分析 | 第58-75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58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8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8-72页 |
1. 免疫相关基因分类 | 第58-62页 |
2. 两种组织中共有的免疫相关基因 | 第62-63页 |
3. 免疫基因的多种蛋白亚型分析 | 第63-72页 |
四、讨论 | 第72-75页 |
第三章 三疣梭子蟹抗脂多糖因子研究 | 第75-128页 |
第一节 三疣梭子蟹抗脂多糖因子7 种亚型的cDNA克隆和分析 | 第76-9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77-8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82-91页 |
1.P tALF1-3 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2-84页 |
2.P tALF4 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4-86页 |
3.P tALF5 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6-88页 |
4.P tALF6 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8-89页 |
5.P tALF7 基因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89-90页 |
6.P tALF1-7 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90-91页 |
四、讨论 | 第91-92页 |
第二节 三疣梭子蟹抗脂多糖因子7 种亚型的基因组结构研究 | 第92-102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92-94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95-100页 |
1.P tALF1-3 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第96-97页 |
2.P tALF4 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第97-98页 |
3.P tALF5 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第98-99页 |
4.P tALF6 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第99页 |
5.P tALF7 基因组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 第99-100页 |
四、讨论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三疣梭子蟹PtALF1-3 和PtALF7 基因多态性初步分析 | 第102-106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02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02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102-104页 |
1.P tALF1-3 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2.P tALF7 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104页 |
四、讨论 | 第104-106页 |
第四节 三疣梭子蟹抗脂多糖因子7 种亚型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106-113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06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06-107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107-112页 |
1.P tALF1-3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107-109页 |
2.P tALF4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3.P tALF5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110-111页 |
4.P tALF6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111页 |
5.P tALF7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111-112页 |
四、讨论 | 第112-113页 |
第五节 三疣梭子蟹抗脂多糖因子7 种亚型弧菌刺激后的时序表达分析 | 第113-119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13-114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1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114-118页 |
1.P tALF1-3 基因在弧菌刺激后时序表达分析 | 第114-115页 |
2.P tALF4 基因在弧菌刺激后时序表达分析 | 第115-116页 |
3.P tALF5 基因在弧菌刺激后时序表达分析 | 第116页 |
4.P tALF6 基因在弧菌刺激后时序表达分析 | 第116-117页 |
5.P tALF7 基因在弧菌刺激后时序表达分析 | 第117-118页 |
四、讨论 | 第118-119页 |
第六节 三疣梭子蟹PtALF3、PtALF5 和PtALF7 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 | 第119-12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119-120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120-124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124-126页 |
1.P tALF5 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和活性鉴定 | 第124-125页 |
2.P tALF3 和PtALF7 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 | 第125-126页 |
四、讨论 | 第126-12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50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