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图分割的InSAR相位解缠方法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InSAR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1-13页 |
1.2.1 InSAR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2 InSAR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相位解缠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相位解缠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2 相位解缠技术的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InSAR相位解缠 | 第18-28页 |
2.1 测量原理 | 第18-22页 |
2.1.1 相位提取 | 第18-20页 |
2.1.2 干涉相位变化情况 | 第20-22页 |
2.2 数据处理步骤 | 第22-23页 |
2.3 相位解缠原理与算法 | 第23-27页 |
2.3.1 相位解缠概述 | 第23-24页 |
2.3.2 一维相位解缠 | 第24-25页 |
2.3.3 二维相位解缠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典型相位解缠算法 | 第28-4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基于路径积分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28-35页 |
3.2.1 枝切法 | 第28-30页 |
3.2.2 质量指导法 | 第30-32页 |
3.2.3 区域生长法 | 第32-35页 |
3.3 基于最小范数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35-39页 |
3.3.1 等权最小二乘法 | 第36-39页 |
3.3.2 加权最小二乘法 | 第39页 |
3.4 基于网络规划的相位解缠算法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质量图分割的算法 | 第42-55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相位质量图的研究 | 第42-46页 |
4.2.1 相位质量图的介绍 | 第42-44页 |
4.2.2 相位质量图的分析 | 第44-46页 |
4.3 数据分割方法的研究 | 第46-51页 |
4.3.1 阈值分割法 | 第47-48页 |
4.3.2 区域分割法 | 第48-49页 |
4.3.3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图像分割 | 第49-51页 |
4.4 数据分割与相位解缠 | 第51-54页 |
4.4.1 相干数据的分割 | 第51-52页 |
4.4.2 高质量区域的相位解缠 | 第52页 |
4.4.3 低质量区域的相位解缠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69页 |
5.1 实验平台及多目标跟踪评价标准 | 第55页 |
5.1.1 实验平台及参数 | 第55页 |
5.1.2 实验结果评价标准 | 第55页 |
5.2 典型的相位解缠算法实验 | 第55-59页 |
5.2.1 实验设计 | 第56-57页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5.3 基于质量图分割的相位解缠实验 | 第59-68页 |
5.3.1 仿真数据解缠实验 | 第60-61页 |
5.3.2 真实数据解缠实验一 | 第61-64页 |
5.3.3 真实数据解缠实验二 | 第64-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1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