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斑马鱼中Wnt信号对神经丘特异表达基因Six2b的调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30页
    1 Six转录因子家族第11-12页
    2 Six转录因子蛋白结构第12-15页
        2.1 同源异型结构域(HD区)第12-13页
        2.2 蛋白互作结构域(SD区)第13-14页
        2.3 不保守区(转录活性区)第14-15页
    3 Six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与表达模式第15-19页
    4 Six1/2 功能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4.1 Six1/2 基因在个体水平上的作用第20-21页
        4.2 Six1/2 基因的调控网络第21-22页
    5 侧线系统的起源与发育第22-26页
    6 Wnt信号通路第26-29页
        6.1 经典Wnt信号通路第27页
        6.2 Wnt通路拮抗分子DKK第27-28页
        6.3 Wnt通路对斑马鱼侧线系统发育的调控第28-29页
    7 本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189b转基因斑马鱼的增强子诱捕鉴定第30-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41页
        1.1 材料第30-31页
            1.1.1 实验用鱼第30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0-31页
        1.2 方法第31-41页
            1.2.1 Imaging for embroys of 189b zebrafish第31页
            1.2.2 冰冻切片制备与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第31-33页
            1.2.3 染色体步移第33-36页
            1.2.4 whole mount in situ hybridization第36-41页
    2 结果第41-46页
        2.1 189b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中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第41-43页
        2.2 免疫荧光第43-44页
        2.3 EGFP的插入位点第44-45页
        2.4 Six2b基因的表达模式第45-46页
    3 讨论第46-48页
第三章 Wnt信号通过调控侧线基板形成影响侧线发育第48-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1.1 材料第48页
            1.1.1 实验用鱼第48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8页
        1.2 方法第48-50页
            1.2.1 热激处理胚胎第48-49页
            1.2.2 荧光显微镜观察热激处理后的胚胎第49页
            1.2.3 原位杂交第49页
            1.2.4 YO-PRO-1 染色和毛细胞计数第49页
            1.2.5 神经丘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第49-50页
            1.2.6 预测基因Six2b上游启动子区域中LEF1和TCF7L2的结合位点第50页
    2 结果第50-58页
        2.1 YO-PRO-1 染色标记神经丘毛细胞第50-51页
        2.2 Wnt信号通路调控斑马鱼的侧线系统发育第51-53页
        2.3 Wnt信号通路调控 189b胚胎中EGFP的表达第53-54页
        2.4 Wnt信号对Six2b和Eya1的表达调控第54-56页
        2.5 预测基因Six2b上游启动子区域中LEF1和TCF7L2的结合位点第56-58页
    3 讨论第58-60页
第四章 利用CRISPR/ Cas9技术敲除Six2b基因第60-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6页
        1.1 材料第60-61页
            1.1.1 实验用鱼第60页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0-61页
        1.2 方法第61-66页
            1.2.1 Cas9靶点的选择第61页
            1.2.2 制备Cas9 mRNA和gRNA第61-63页
            1.2.3 Cas9 mRNA和gRNA显微注射第63-64页
            1.2.4 靶点突变效率检测第64-65页
            1.2.5 检测F0的germline transmission第65页
            1.2.6 筛选携带靶位点突变的F1成鱼第65-66页
    2 结果第66-70页
        2.1 靶点突变效率检测第66-67页
        2.2 PCR产物的酶切鉴定第67-68页
        2.3 检测F0的germline transmission第68页
        2.4 筛选携带靶位点突变的F1成鱼第68-70页
总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剂效应调控分子(团簇)结构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空间治理体系下的城市增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