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喷泉码提出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1 喷泉码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喷泉码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LTE概要以及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2.1 LTE物理层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Raptor码编译码原理以及仿真研究 | 第17-30页 |
2.1 Raptor码在物理层的系统结构 | 第17-18页 |
2.2 LT码编译码原理 | 第18-24页 |
2.2.1 LT码编码原理 | 第18-19页 |
2.2.2 LT码译码原理 | 第19-21页 |
2.2.3 度分布的选择 | 第21-23页 |
2.2.4 LT码仿真分析 | 第23-24页 |
2.3 Raptor码基本原理以及仿真分析 | 第24-29页 |
2.3.1 预编码-LDPC码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2.3.2 Raptor码编译码原理 | 第27-28页 |
2.3.3 Raptor码性能仿真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Raptor码改进的编译码算法的仿真研究 | 第30-51页 |
3.1 Raptor码的PEG编码算法 | 第30-33页 |
3.1.1 小环对码的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2 PEG算法仿真分析 | 第31-33页 |
3.2 Raptor码变量节点规则度数编码算法 | 第33-43页 |
3.2.1 LT码的性能下界分析 | 第34-36页 |
3.2.2 平均度数编码算法及仿真分析 | 第36-40页 |
3.2.3 改进编码算法 | 第40-43页 |
3.3 基于双曲正切修正函数的简化译码算法 | 第43-47页 |
3.3.1 修正双曲正切函数 | 第43-45页 |
3.3.2 基于线性拟合的译码算法 | 第45-46页 |
3.3.3 复杂度及仿真分析 | 第46-47页 |
3.4 Turbo码与Raptor码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47-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Raptor码在LTE下行链路的仿真研究 | 第51-65页 |
4.1 LTE下行链路模型的建立 | 第51页 |
4.2 传输信道主要模块的设计 | 第51-58页 |
4.2.1 传输块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 | 第52-53页 |
4.2.2 码块分割以及码块添加CRC | 第53-54页 |
4.2.3 信道编码模块 | 第54-55页 |
4.2.4 速率匹配模块 | 第55-58页 |
4.2.5 码块级联 | 第58页 |
4.2.6 HARQ技术 | 第58页 |
4.3 物理信道主要模块的设计 | 第58-62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