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8-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46页 |
2.1 早期催化裂化反应器 | 第15页 |
2.2 密相流化床反应器 | 第15-19页 |
2.2.1 湍动床内平均固含率 | 第15-16页 |
2.2.2 轴向固含率分布规律 | 第16-17页 |
2.2.3 径向固含率分布规律 | 第17-19页 |
2.3 流化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研究 | 第19-21页 |
2.3.1 提升管内化学反应特性研究 | 第19页 |
2.3.2 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 第19-21页 |
2.4 流化催化裂化下行床反应器研究 | 第21-26页 |
2.4.1 下行床反应器反应特性研究 | 第21-22页 |
2.4.2 下行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 第22-26页 |
2.5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 第26-33页 |
2.5.1 HDCFB与LDCFB的比较 | 第26-28页 |
2.5.2 HDCFB设备 | 第28-30页 |
2.5.3 HDCFB 的流体力学规律 | 第30-33页 |
2.6 循环湍动流化床 | 第33-43页 |
2.6.1 循环湍动流化床装置 | 第34-35页 |
2.6.2 CTFB中的流动规律 | 第35-40页 |
2.6.3 CTFB、CFB和CTFB的比较 | 第40-43页 |
2.7 结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实验设备及测量技术 | 第46-56页 |
3.1 实验设备 | 第46-48页 |
3.2 操作参数的测量 | 第48-49页 |
3.2.1 表观气速 | 第48页 |
3.2.2 颗粒循环量 | 第48-49页 |
3.3 压力差的测量 | 第49-50页 |
3.4 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 | 第50-55页 |
3.5 结论 | 第55-56页 |
第四章高密度提升管内颗粒浓度分布及流动结构发展研究 | 第56-73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提升管高密度操作条件的实现 | 第57-60页 |
4.3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 第60-62页 |
4.4 颗粒浓度的径向分布 | 第62-65页 |
4.5 局部颗粒浓度轴向发展特性 | 第65-69页 |
4.6 气固湍动特性 | 第69-72页 |
4.7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高密度提升管内颗粒速度和颗粒通量研究 | 第73-101页 |
5.1 引言 | 第73-74页 |
5.2 颗粒速度的轴向分布 | 第74-76页 |
5.3 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 | 第76-87页 |
5.4 颗粒通量的轴径向分布 | 第87-91页 |
5.5 颗粒浓度、颗粒速度和颗粒通量之间的关系 | 第91-100页 |
5.6 结论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高密度下行床内流动结构轴向分布特性 | 第101-119页 |
6.1 引言 | 第101-102页 |
6.2 颗粒速度的轴向分布 | 第102-106页 |
6.3 颗粒速度的轴向发展 | 第106-110页 |
6.4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 第110-116页 |
6.5 下行床高密度操作的讨论 | 第116-117页 |
6.6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七章 高密度下行床内流动结构径向分布特性 | 第119-138页 |
7.1 引言 | 第119页 |
7.2 颗粒浓度的径向分布 | 第119-124页 |
7.3 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 | 第124-128页 |
7.4 颗粒通量的径向分布 | 第128-131页 |
7.5 颗粒浓度及颗粒速度之间的关系 | 第131-137页 |
7.6 结论 | 第137-138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作者简介 | 第155页 |